首先聲明立場,非原著黨,還是因為劇版去補了下漫畫,小畑健的畫工即到今天還是經典。

時光演技高光,褚嬴演繹生動,配角們都活靈活現,俞亮雖然有點演技相對小胡來說有點生澀但是外形好看氣質也蠻貼的,夠A。吹一波演員們,演員都完美完成了劇本交待給他們的任務。

滿分原著,影響了一個時代的經典,讓霓虹沖段少年激增,感謝堀田老師的劇情和小畑健的絕美分鏡。

電視劇相對于漫畫,除非視聽優秀的導演,比如隐角的辛爽,很難用一個鏡頭就傳遞出所有的情緒,而漫畫有分鏡優勢,可以用分鏡來叙說劇情。但是劇可以加BGM,用BGM還烘托氣氛。都是各有優勢。

拉胯的隻有導演和編劇。

全劇最佳片段:褚嬴PK俞曉暘;最佳單集:30集。

被盛贊的褚嬴PK俞曉暘,高燃的BGM,細緻的特效,圍觀群衆的reaction和解說,讓情緒層層遞進,即使不懂圍棋的外行也為這兩盤棋局捏了把汗,這兩場重頭戲交了個滿分答卷。

而這個滿分答卷是基于原作本就優秀的渲染氛圍(極有沖擊力的分鏡和台詞),再用上工業化的手段,全劇最貴的特效來突出褚嬴這個全劇靈魂的心理活動。

說實話并不是編劇的功勞是特效的功勞,如果沒有那個花錢的特效,呈現效果就要大打折扣。

編劇作了個儒家思維的改編,争做無名局,不在乎輸赢才能尋找到神之一手,這個改編确實不錯,很符合國人的口味,雖然競技感削弱了但是概念升華了,這應該就是編劇全劇最高光的改編了。

全劇最差單集:34集

32集争議較大,因為臨别作文《有的人》略為冗長。我個人是不喜歡之前那一系列走過曾經走過的路這類韓劇絕症女主與男主分别套路,但是可以忍,确實也有淚點,“月亮還在,隻是褚嬴要走了,”我也因為褚嬴的悲傷而流淚,但是個人認為可以再精簡點,過尤不及,這一集有點過于套路。

昨天我還是非常期待33-34集的改編的,直到晚上,哦吼,氣得我半宿都睡不着。

原作不僅有小光和Sai的争吵,而且小光在尋找Sai時看到Sai的棋譜,發現Sai的棋藝遠高于他認知,秀策(小白龍原型)一生都在當Sai的傀儡,隻為Sai下棋,而自己卻隻想下棋,所以拒絕下棋,他非常愧疚,讨厭自己的自私,這個是有邏輯支撐的。

而褚嬴離開之前沒有和小光爆發矛盾,離開之前也千叮咛萬囑咐,恨不得傾囊相授讓小光多學一點,所以就顯得小光拒絕下棋的理由特别薄弱,小光也沒有體會到褚嬴的良苦用心,按照原作邏輯的話,小光應該是這輩子再也不騎自行車才對。

退一萬步,這些都能解釋,小光還是個孩子,沒有成年人的理解力,原諒他作為一個孩子的不成熟。

但是在一部圍棋為主題的劇裡,我看不出男主對于圍棋的熱愛。

原作小光不下棋時間更長,長達一年,但是在這期間,他還是不由自主地想着下棋,隻是控制住自己想下棋的沖動和自己左右互搏。

劇版小光,說不下就不下了,也沒有刻畫出這半年裡他對圍棋的猶豫和掙紮,他陷入了褚嬴離開的思念裡(是思念不是愧疚),多麼言情套路,戀人死了之後就一蹶不振,日思夜想。

他下棋隻是因為褚嬴,而不是真正地熱愛圍棋,而劇裡其他人,俞亮,沈一朗,嶽智,谷雨都是發自心底,真正地熱愛圍棋,沈一朗因為定段磨磨唧唧,但是他也是不顧一切保持着對圍棋的熱愛。

導演說到底,隻是在把少年jump的體育競技題材,拍成了周刊少女瑪格麗特,主題從“棋”變成了“情”,光的圍棋變成了你好舊時光之棋魂。這點都比不上之前的穿越火線,雖然我覺得穿越火線中間也水,但是至少人家真正在說競技,主角殘了還堅持在賽場上。

沈一朗之前被增加的劇情,到最後也沒有對劇情轉折起到作用。懶和尚可以看到褚嬴的設定,34集雲裡霧裡神神叨叨到底又鋪墊了什麼。

總有人說抛開原著單看劇,要知道,劇情優秀的地方都是按照原著來的,而編劇和導演合體改編的“神之一筆”,自認為最優秀的32集和34集,都是寫成了偶像劇。

說優秀的,原作之外的,都不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