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樂評人:青煙嶺】

剛剛過去的周末,很多朋友被這部電影刷屏了。它就是18年前就火遍全球的日本動畫《千與千尋》,6月21日,《千與千尋》終于正式在國内上映。僅僅過去3天,雖然很多内地的觀衆,已經在網絡渠道看過無數次《千與千尋》,但大家還是再次走進影院,為它積累了3天1.9億的票房成績,實屬叫好又叫座!

...

不僅如此,不少影迷朋友比較關注的豆瓣網,《千與千尋》也是接連多日熱度、口碑均排在第一名,并且目前9.3分的超高成績,讓幾乎所有電影都望洋興歎。

9.3分在豆瓣是個什麼段位?簡單說來,大概就是一年也難有一部電影,能夠在豆瓣取得這個分數;而動畫電影,《千與千尋》更是憑借這個成績,穩穩地占據着豆瓣動畫類電影的第一名,多年如此。

...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部18年前就火過的電影,如今依舊口碑、票房雙豐收呢?這裡再次提醒的是,很多即便前往影院觀看的朋友,他們也确實看過這部影片了,也許在電腦,也許在手機。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完整分享一下,和《千與千尋》有關的那些事兒,看看過去的18年,你有沒有錯過其中的一些關鍵信息點。有些影迷可能覺得這部電影不錯,但就是說不出它好在哪,今天我就為大家集中分享幾點重要信息。

No.1 電影打破日本票房紀錄,在國内外獲獎無數

《千與千尋》除了在豆瓣一直霸占動畫評分第一名,有望打破國内動畫票房紀錄以外,它2001年問世,至今仍以304億日元的票房成績,穩坐在日本影史票房冠軍的寶座。

除此之外,電影還曾獲得第75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可謂風光無限。而在第52屆柏林電影節上,它也獲得了金熊獎,并且成為電影史上第一部獲得國際電影節最佳電影獎的動畫作品。在我國,第2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本片也同樣拿到了最佳亞洲電影的大獎。

宮崎駿導演因為《千與千尋》,真可謂拿獎拿到手軟。

...

No.2 電影本身的故事性,伴随着時代的大背景

《千與千尋》本身的故事情節很簡單,它講述的是少女千尋意外來到神靈“異世界”後,為了救父母,經曆了很多磨難的故事。

導演稱,這部動畫原本是給“10歲小朋友們”的故事,電影上映時正值2001年,這一代的孩子被稱為日本經濟泡沫破裂之後“迷失的一代”,就像影片中主角千尋那樣。并且,在千尋和父母進入“異世界”後,他們的對話,也展示了當時的時代大背景,細心的影迷一定都有看到。

了解了這個創作背景,再來看《千與千尋》,我們就能夠深深的體會到:這确實不隻是一部小孩子的動畫,而更屬于成年人。

...

如此以來,也就注定了這部電影會有廣泛的觀衆群體。并且,每位觀衆,都會因為年齡、經曆的不同,而感受到不同的意境。

故事中的千尋,到了“異世界”後被改名為“千”,她必須克服很多艱難阻礙,才能取回曾經的名字,這多麼像現實生活中的我們,不斷長大、不斷迷失,“千”與“千尋”相逢了,我們和自己期望的自己,如何相逢?這也是電影留給所有人的未知故事,再往後的日子裡,這個故事也注定越品越有味道。

No.3 《千與千尋》的音樂驚喜

《千與千尋》裡的所有配樂,都來自日本另一位行業大師久石。從電影第一個鏡頭開始,千尋懶洋洋的躺在汽車後座,音樂就從未停歇,一起伴随千尋,也伴随着我們。

...

久石讓在日本乃至全世界都具有極高知名度,他是一位音樂人,也是作曲家、鋼琴家,《千與千尋》、《龍貓》、《天空之城》等都有他的經典創作,而這些年,他也很注重亞洲市場,在中國也有不少演出,也曾為陳凱歌、李連傑的電影創作原聲。

《千と千尋の神隠し イメージアルバム》電影原聲在2001年推出後,至今也是很多樂迷的晚安曲,睡不着、心情不好的時候,聽聽久石讓,總會覺得治愈。

而《千與千尋》這部電影結束時,響起的音樂,叫做《いつも何度でも》(永遠同在),歌曲同時也是這部電影的主題曲,它是日本歌手木村弓(Yumi Kimura)演唱的。

前不久,我國歌手周深翻唱了木村弓的這首主題曲,并取名為《親愛的旅人啊》,也在網絡引發了熱議。

...

周深在社交網站表示終于等來了這部電影,很激動,并配上了自己翻唱的視頻,随後,這首《親愛的旅人啊》引發了很多大V、電影工作者、樂迷熱情推薦,就連中央政法委官方新聞網站也發動态,為這首歌打call。

所以,雖然《千與千尋》時隔18年後再次上映,并且很多觀衆都看過多次了,但因為這些原因,依舊讓其在國内的電影市場大放異彩,這一點也不意外!

...

我個人也是少有的,兩次走進影院,二刷了這部電影,兩次觀看,和之前手機裡看,每次看的感受都不太相同。最後也再分享一點我的個人拙見:

有朋友問“千與千尋”是不是一個成語,其實不是的,它隻是聽起來像一個四字成語,但其實隻是因為宮崎駿給電影取了這個名字。我在文章前面的部分提到,“千”與“千尋”最後相逢,所以其實這部電影的名字,是講述兩個人的故事,也可以說是現實人類和理想人類的碰撞。我們知道,随着我們不斷成長,“性本善”會被我們逐漸丢棄,很多時候,大家都成長為了自己讨厭的、不想成為的那個人,而最終,人終究面對的還是自己,想要獲得自己對自己的寬恕和理解,最原始的善良和勇敢,可能才是我們的“救世主”。與其說“千”終于找到了“千尋”,不如說經曆了日月星辰、滄桑巨變後,我們終于回歸本來的自己,從而笑看人生,最終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這就是這部電影中,我所感悟到的東西,分享給大家。

...

微信掃一掃,聽更多好歌~

——本文原創,侵權必究!作者:青煙嶺,華語流行音樂樂評人。更多内容可進入“青煙嶺”微信公衆号查看,歡迎留言勾搭、約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