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隻能推薦一部電影,那我一定是選這部《蝙蝠俠·黑暗騎士》(TDKR)。
諾蘭将超級英雄電影帶到了一個新高度,而《TDKR》則是巅峰中的巅峰。我願意相信,無論《X戰警·第一戰》的種族探讨,還是《鋼鐵俠3》的自我認同,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它的影響。
今天我關注的木魚大大剛好更新了黑暗騎士的影評,借此機會也聊聊我的感受。
01 劇情紮實
諾蘭非常擅長講故事,這點不必多說。從流暢度、完成度、整體節奏來看,我心目中的前三是:《黑暗騎士》、《盜夢空間》、《星際穿越》。
從第一個鏡頭開始,《黑暗騎士》就以快節奏展開,小醜、黑幫、蝙蝠俠、警局多條線索,十幾個人物的故事層層遞進。并且多而不亂、完美銜接、最終恰好服務于主題,全程無尿點都是謙虛了。
電影類型應該是犯罪/動作類,但早已把多線叙事玩出花的諾神又怎麼會止步于此:融入适當的懸疑元素後,故事的「可看性」大大提高。
這裡要提到諾蘭對觀衆的「期望管理」能力。
比如我們看《盜夢空間》,因為它一開場就是個腦洞很大的故事,我們很容易也就進入「科幻狀态」,那麼後面劇情大開大合就容易顯得意料之中。
而《黑暗騎士》完全不同,一開始你以為是部常規的警匪片。但幾次「反常規」劇情會感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尤其首次觀影會特别明顯。

不按套路出牌的小醜
開場時,劫匪分工合作,成功搶劫黑幫銀行。轉眼就是自相殘殺。
警方剛成功找到證人,起訴了幾百名罪犯。警察局長、法官、哈維突然遭到刺殺。
小醜逼蝙蝠俠現身(落)——哈維主動背鍋(落)——小醜中計被抓(起)——計中計,哈維&瑞秋被抓(落)
員工為财準備洩密(落)——小醜布置電車難題(落)——民衆覺醒(起)——哈維黑化(落)——蝙蝠俠背鍋(升華)
劇情不斷轉折、起伏,簡直一秒都不能錯過。
02 細節豐富
電影細節如圖大餐中恰到好處的點綴,看似不起眼,卻讓劇情更加豐富飽滿。而《黑暗騎士》數不清的細節也堪稱完美:
哈維引以為豪的「I make my lucky」硬币一開始隻有一面,在内鬼事件後被燒成正反兩面,自己也變成「雙面人」。
戈登開場時問一個女警「怎麼沒去醫院陪媽媽」,暗示她的母親在住院。後面她就是母親醫藥費太高而出賣情報,直接導緻瑞秋死、哈維黑化。
哈維、布魯斯、瑞秋三人首次拼桌,讨論到集權與民主,不受限制的權力會引導出現獨裁者凱撒。後面則有民衆輿論:制約蝙蝠俠的權力。
這裡芭蕾舞演員還把書蓋住哈維的眼睛,調侃他可能就是蝙蝠俠。這不僅暗示他後面為蝙蝠俠背鍋,更在觀衆心中種下了:黑暗騎士VS光明騎士的探讨。
結尾蝙蝠俠被警察追捕,他的旁白是:重要的不一定是真相,而是民衆對公權力的信任(希望)。
伴随着的畫面,是管家燒掉瑞秋拒絕蝙蝠俠感情的那封信:畢竟支撐着凡人布魯斯的,是瑞秋曾經的承諾「當哥譚不在需要蝙蝠俠,他們就可以在一起」。
而管家的這個謊言,也是讓蝙蝠俠心中還留下一盞燈:即使佳人已故,或許承諾扔在。

布魯斯的責任
03 完美的演技
如果說克裡斯蒂安·貝爾的蝙蝠俠無可挑剔,希斯·萊傑的小醜則堪稱完美。
沒錯,希斯萊傑的完美發揮,幾乎要遮住主角的光輝:滿臉石灰、神經質的小動作、病态的眼神,将這個「DC第一反派」的變态、高智商、反社會演繹得淋漓盡緻。

史上最強反派
希斯萊傑的巅峰,可惜也成為絕唱
此外幾位配角:充滿理想的哈維、面慈心堅的老管家、赴湯蹈火的戈登、老謀深算的福克斯、堅守正義的瑞秋,都演繹得恰到好處。
不過,瑞秋的選角和角色塑造,确實還稍顯不足。兩位男主卻都視她為心中明燈,她自己的态度卻一直不夠明确。算是唯一的美中不足吧。
04 主題極高
如果一部電影的劇情、細節、演技都很棒,它還隻是一部優秀電影。而一部主題同樣優秀的電影,則稱得上偉大。
這部《黑暗騎士》剛好就是如此。
諾蘭在這部電影,至少提出了三個問題:何為公正、何為英雄、何以為人。
何為公正
很多香港警匪片會有這樣一句話:你現在可以保持沉默,但現在開始,你說的一切都将作為呈堂證供。
這是國際經典的「米蘭達宣言」,可以說是現代社會法治的一種表現,即使是犯罪嫌疑人,也應該經過合法程序進行抓捕和審問。
而《黑暗騎士》就在探讨這個問題:
老一派黑幫,代表「有序邪惡」;瘋狂的小醜,代表「無序邪惡」
戈登、哈維,代表「有序正義」;蝙蝠俠,代表「無序正義」
如果是傳統超級英雄電影,無非是主角把反派BOSS幹掉,但《黑暗騎士》的野心不止于此。

以暴制暴,不是蝙蝠俠的目标
脫掉戰甲,蝙蝠俠就是個普通市民,法理上他沒有任何權力審判任何罪犯,因此蝙蝠俠自己有着「不殺生」原則。即使罪大惡極,也應該在法庭審判。
蝙蝠俠給哈維的那番話:我隻是黑暗中的守護者,你才是哥譚的法理之光。一度讓我熱淚盈眶。
此所謂「程序正義」,雖有暴力而不為,真英雄也。
何為「公平」,諾蘭也在探讨:
最明顯的「雙船事件」:一艘是普通民衆,一艘是罪犯。兩艘船都有炸彈,并且手中有對方炸彈遙控器。12點前,先按下遙控器的那方會炸死對方,否則小醜在12點按下總遙控器炸兩艘船。

電車難題:誰是無辜者?
暗線還有哈維黑化後,不再相信規則,而是用硬币決定别人生死。
哈維的硬币,從概率上是絕對公平,但違背了法律規則。
雙船事件,兩邊人都有理由和動機按下按鈕,但都選擇了放棄。
哈維即使曾經是光明騎士,他在非法行為後也要死掉;
普通民衆也沒有「處決」罪犯,而是留給今後的法庭,因此他們都活了下來。
這是諾蘭的答案。
何為英雄
開場打鬥後,一身傷痕的布魯斯在管家幫助下縫合傷口,看得非常心酸。
管家心疼說:少爺,凡人總有極限。
布魯斯穿上襯衫答:但蝙蝠俠沒有。

一面凡人,一面英雄
穿上襯衫,該扮演好普通市民的形象
穿上蝙蝠衣,布魯斯不再是布魯斯
蝙蝠俠可能是最能表達這種英雄感慨的角色了:他沒有變異沒有超能力,也不像鋼鐵俠有超強黑科技。真正的凡人之軀,會被幾條獵犬咬傷。
他卻一直默默得守護着哥譚的秩序,即使滿身傷痕、即使愛情不再、即使身敗名裂。
最後一段是全篇的升華:一貫以正義形象出現的哈維,由于瑞秋之死而黑化,殺死了五個人。如果真相暴露,哥譚政府的形象就再難維持。
此時,又是蝙蝠俠站出來:罪都算我的。
戈登隻好揮淚讓警察追捕蝙蝠俠,一個超級英雄電影從未出現的片段到來:一群荷槍實彈的警官,在追捕剛剛中槍、騎着摩托飛馳的英雄。
而就在不久前,民衆還把對小醜的恐懼遷怒于他,被寄予厚望的哈維選擇了放棄,苦苦追求多年的瑞秋也不幸殒命。
蝙蝠俠仍然選擇了繼續奉獻,戰衣之下,沒有自我。
難怪大家會調侃:哥譚配不上蝙蝠俠。
何以為人
諾蘭的電影一直以「真實感」著稱,在外部豐富的劇情下,他聚焦的重點永遠是「人」。
《星際穿越》恢宏壯觀的宇宙下,仍然會感動于馬修麥康納穿越時空的父女情。
《盜夢空間》多層嵌套的夢境中,也有着小李子對亡妻的深愛與悔恨。
《記憶碎片》多線叙事的結構内,男主對妻子的愛是他生存的唯一信念。

劇情再複雜,仍然可以看到飽滿的人物形象,這也是諾蘭的強大之處。
而《黑暗騎士》的暗線也是如此:可以看到布魯斯、哈維對瑞秋的深愛;戈登執行任務時的family first;甚至叛變女警的生活所迫;因恐懼而投票抓捕蝙蝠俠的民衆...
每一個人都是如此鮮活、真實而無奈,這也是《TDKR》的偉大之處。
歡迎關注公衆号:浩叔聊産品

浩叔聊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