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寶寶》,一個空巢母親和一個包寶寶的成長故事,影片講的是中國人的故事,沒想到拿了奧斯卡獎。

在導演石之予的刻畫下,女主是一個家庭主婦,過着買菜、做飯、打太極的生活。家庭主婦的生活圈子很小,除了老公、孩子,可能就隻有街坊鄰居。老公每天要上班,生活過得比較繁忙,說不上幾句話,咬着包子就匆匆出門了,經過整日的工作晚上回來可能也會累得半死,吃完飯洗個澡也就睡下了,第二天過着同樣的生活。所以在家庭主婦的生活中,更多的時候是面對孩子,可孩子是要長大的,長大不僅僅意味着成長,很多時候意味着離開。

影片中的母親和往常一樣過着平凡的生活,突然她做的包子有了生命,她把它當做自己的寶寶,細心呵護。他們一起去買菜,一起啃面包,一起打太極,并記錄下小包子成長的點點滴滴。小包子慢慢長大,渴望去接觸外面的世界,踢足球,交新的朋友,出去玩,即使受傷,也不想隻呆在母親的懷抱裡。另一方面,母親極力地想把小包子留在身邊,拿着面包去讨好,在門外偷看并試圖接近小包子,還做了一大桌子精美的菜肴,可是外面的誘惑似乎更大一點。直到有一天,小包子帶了個女朋友回家,母親知道這一次它再離開可能真的是永遠離開了,所以她含着淚把小包子吞到了肚子裡。

當然,上面隻是母親做的夢。現實中她的親生兒子回來了,并帶來了他們經常吃的面包,兩人一起坐在床沿,一起吃着,一起流淚,兩顆心又交融在了一起,而且他帶回來的女朋友似乎也不錯啊,包得一手好餃子。

影片不到8分鐘,卻把我們中國家庭的教育方式闡述得明明白白。父親隻關心工作,為了家庭東奔西跑,基本上沒把多少時間花在培養孩子和與妻子交流上。母親平日裡把自己的感情全部傾注到孩子身上,一方面希望他成長,另一方面又不希望他離開,用笨拙的方式與他溝通,反而弄巧成拙,讓兩人之間慢慢産生了間隙。

其實看完這一部電影,看舒君首先想到的是荷蘭和比利時合拍的一部叫《小鳥孩》的奇幻童話片。一個長着翅膀的小女孩被一對夫婦帶回家撫養長大,慢慢的小女孩學會了飛翔,她決定和其他鳥類一樣振翅南飛。一路上她遇到了各種各樣的人,又離開了各種各樣的人,她的目标隻有一個:南飛。這部電影和《包寶寶》非常相似,隻是結局有點不同,《包寶寶》中的“小包子”最後回來了,空巢老人的心得到了補充,而《小鳥孩》中的小女孩與夫婦再次相遇後還是選擇繼續南飛,永遠的離開了……

《包寶寶》是個結局,《小鳥孩》又是另一個結局,再看看現實中的我們,是不是也是這樣呢?是啊,想起童年的自己經常用拒絕吃飯來表達自己的不滿,時常與父母拌嘴吵架,甚至有時還會選擇離家出走……現在想想,家庭的事情誰又說得清呢隻想自己以後有當父親的那一天,能多理解孩子一點點吧。——看舒君寫于2019年4月27日 下篇将更新于2019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