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期出現的“高貴妃做你上司”、“純妃做你閨蜜”、“魏璎珞做你情敵”,和它比起惡毒來,都隻能說是小巫見大巫。

...

為什麼這麼說的?

因為這個角色明面上是富察皇後身邊最得力、最善解人意的大宮女,背地裡卻挑撥離間、落井下石。不僅橫刀奪走了魏璎珞的愛,還用計間接害死了皇後。

似乎什麼好事都不能讓爾晴摻上一腳,免得橫生枝節。

做的壞事太多,直接導緻觀衆們對角色都真情實感了起來。

比如微博用戶@行屍走肥肉發起了一個對女朋友說“其實我覺得爾晴很可愛”的大型直男作死活動,截止今日已有上萬名為人一身正氣的女友用言語和實際行動表達了對這個想法的生理性排斥。

...

微博@行屍走肥肉 截圖

一時間,形形色色的爾晴表情包在微博和朋友圈刷了屏。

用腳踩着的、拿刀駕着的、拿槍指着的,為了對付爾晴,網友們算是用上了十八般武藝。

...

“ 全世界晚安,爾晴除外;七夕快樂,爾晴除外。”

看這副要把爾晴大卸八塊才能洩憤的架勢,雖然有些于心不忍,但想想慘遭下線的富察皇後,還是忍不住偷偷點贊。

...

短短數日,“爾晴”就成了壞女人的傑出代表。

這場由網友自發的“爾晴全網批鬥會”聲勢過分浩大,就連飾演者蘇青都專門為此開了條微博,供網友們發洩吐槽,可以說是求生欲滿滿。

...

我隻是個做演員的老太太

我不是容嬷嬷

因為出演了反派角色,導緻演員本人在現實生活中受到影響,這并不是隻在爾晴的扮演者蘇青身上發生的個例。

比如元祖級清宮劇《還珠格格》中的容嬷嬷,仗着有皇後的寵幸,嚣張跋扈、心狠手辣。

針紮紫薇的一幕,可謂是一代90後00後們共同的童年陰影。

...

容嬷嬷的角色是深入了人心,但這可苦了飾演者李明啟老師。

有次李明啟老師打車,結果上了車,司機知道乘客是飾演過容嬷嬷的演員,竟然真情實感地想拒載。

“我要是早知道是你,我根本不拉你,你真的氣死我了,我差點沒把我們家電視砸了,我兒子差點沒把我們家床跳塌了,你太狠了,太狠了。”

...

我倒要看看,是誰想拒載我?

在現實生活中被誤解都是常事,李明啟老師去菜市場還被人扔過雞蛋,直到現在還有人誤以為李明啟老師是個會把人拖進黑屋子裡紮針的狠角色,讓這個在現實生活中是個會喂養流浪寵物的慈祥老太太哭笑不得。

甚至《還珠格格》在台灣地區播出後,台灣記者都和李明啟老師分享:

“李老師我跟你說啊,我們現在在台灣吓唬小孩子,都不講大灰狼來了,都講容嬷嬷來了。”

...

李明啟私下是個再和藹不過的老奶奶啊

另一位童年陰影的扮演者馮遠征老師,也逃不開相似的命運。

《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中的家暴醫生安嘉和,一個有暴力傾向的心理變态,馮遠征老師的精彩演繹把這個角色的喜怒無常表演地淋漓盡緻,以至于多年之後提到這個名字還是會起一身雞皮疙瘩。

因為表演太過真實,馮遠征在路上還被人指認說是“打人的壞叔叔”。

...

真情實感地絕不止小朋友,有次馮遠征在飯館吃飯,被一身正義感的東北大媽打了腦袋不說,還被東北大媽義正言辭地警告“以後别打老婆”。

甚至在電視劇播出期間,他的嶽母還打電話來,問自己的女兒有沒有被家暴。

...

但最好笑地還是時隔這麼多年,每次提起家暴與反家暴,馮老師還是屢屢躺槍。

...

國内觀衆熟悉情節,一人躺槍造福大家就算了,但為啥巴西的家暴也要 wuli 馮遠征老師出鏡?

...

這麼想想,幸好“童年三大心理陰影”剩下的最後一個黑衣人,不是三次元裡真實存在的人,不然 TA 走路上分分鐘會被群情激昂地認真觀衆們扒了那層黑衣的皮(大霧)。

...

是我演技太好

還是你入戲太深

不僅僅是中國觀衆會入戲太深,國外觀衆真情實感起來也異常可怕。

比如 HBO 出品的神級美劇《權力的遊戲》中,飾演背叛者奧利的演員布雷諾克奧康納,在角色背叛了主角之一瓊恩雪諾後,演員收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死亡威脅,這個00年出生至今也隻有18歲的男孩,也隻能無奈地表示:

“當全世界的人說要殺了你的家人,你就是不能(把這些話)太放在心上”。

...

從制造劇情沖突、催化主角成長、豐富故事内涵等多方面考量,反派是一部作品裡不可或缺的存在,隻有正派角色的故事通常是無趣的,有時反派反而會讓故事異常地出彩。

他們多是主角的頭号勁敵,危險地蟄伏在暗處,當鏡頭打向他們,連 BGM 都會變得沉重起來。

比如在《這個殺手不太冷》的最後一刻槍殺了萊昂的惡警史丹菲爾,就是那個讓小女孩瑪蒂爾達無家可歸,被迫住進裡昂家,卻又讓他們生離死别的大反派。

這個瘋狂殺戮前還要神經質地放古典樂的黑吃黑警察,誰能把他和魔法世界裡讓無數哈迷落淚的教父小天狼星聯系起來呢?

...

...

而觀衆們對反派角色乃至于對反派角色背後演員的這種憎惡感,實際上來自于一種叫“審美移情”的心理過程。

心理學家艾爾伯特.艾裡斯(Albert Ellis)認為,我們對他者的同情,一方面是出自于他者的遭遇與我的遭遇有類似情況。另一方面,則是主觀上把自己放到了他者的位置上,引發設身處地的比拟,從而不自覺地産生類似的情緒反應。

...

對于觀衆來說,他們對反派角色如此之憤怒,不是因為他們有過類似被欺壓背叛的經曆,就是他們将設身處地把自己放到了被欺壓背叛的處境之中。

這種憤怒太過于強烈,以至于他們模糊了虛構與現實的邊界,把對角色的喜惡轉嫁到了演員的身上。

...

就像打遊戲輸了以後,氣憤地砸電視機一樣

說到底,這些讓我們恨得咬牙切齒的角色們,我們應該感謝他們背後的人。

要不是他們,現實生活中慫到連插隊都不敢怼的我們,怎麼可能一股氣血湧上腦門撸起袖子就想打人?

所以下次就别砸臭雞蛋了,還是砸座獎杯比較合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