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朋友去看了花木蘭,回家順帶把動畫片複習了一遍。當年非常喜歡這部動畫,但因年紀小,很多細節其實似懂非懂,而且看的是中文配音,有些意思沒有完全領會到,這次算是查缺補漏了。開頭随着水墨勾勒長城,塵封已久的記憶也逐漸顯形,變得清晰。當看到木蘭決定替父從軍,在祠堂裡割發,音樂一起,竟然感到眼眶有些濕潤。說實話,音樂真的為這部動畫加分不少,不僅旋律好聽,每次響起也恰到好處地推動了劇情或渲染了情緒,影版少了音樂,實是巨大敗筆。軍營裡的打鬧依然那麼搞笑,皇宮救駕依然熱鬧得像過年。花木蘭她對象長得也帥,比電影裡劉天仙的CP不知高到哪裡去。

...

看過動畫再與電影比較,更容易看出問題所在。誠然,作為外國人的東方想象,不會完全依照史實,動畫的情節也有不合理乃至誇張之處,但你并不會有太強烈的違和感。因為動畫畢竟是動畫,不合理、誇張,本來就是動畫的一部分。真正的木蘭,怎麼會帶着家族守護神上戰場呢。然而,觀衆潛意識裡對電影的要求和期許,無論真實性、情節合理性,都與動畫有一定差距。動畫中的效果變成真人電影,就顯得古怪許多。比如影版木蘭的家族守護神,那隻五彩斑斓的鳳凰每次在她頭頂盤旋,我都感覺特别出戲。而制造雪崩來消滅敵人,也顯得不那麼靠譜,雖然是依照動畫裡的設定。當然,對于影版裡這些情節的糾結,也可能是年齡增長引發的無趣作祟,如果是那樣,以上批評可以忽略。

重溫動畫木蘭,最大的收獲是從心理層面意識到了木蘭的可貴。比如在“同蕭關”,木蘭帶來的木須誤射了一枚火炮,導緻隊伍蹤迹暴露,火藥發射到隻剩最後一枚。如果是我的話,面對這樣的局面,一定會陷入深深的自責。然而木蘭不但沒有自責,反而更加過分,搶過最後一枚火炮對準雪山射擊。這一舉動完全是在賭,且是拿整個隊伍的身家性命賭。幸好,她賭赢了。若非擁有足夠強大的自我,是萬不能頂着巨大的壓力做出此舉的。而這種強大的自我,正是我夢寐以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