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絕對是國産紀錄片中的佼佼者了,真實的現實主義。導演功力很強,本來拍孩子就是難點,通過剪接,不僅表現出基地孩子們相處的故事,幾個孩子的成長環境和鮮明的性格特點;還體現出了棒球運動在中國的境遇,中國貧困群體的無奈,以及每個人面對現實所體現出不同态度、所面對的不同命運。總之,這部紀錄片也是可深可淺地多棱鏡式高質片。也許,有的人将體育看成是競技遊戲,有的人将體育看成是事業,有的人将體育看成是事關國家榮譽。而對于這些少年,棒球比賽是他們人生中少的可憐的社會層級躍遷機會。而資源與訓練時間的匮乏,讓赢變得那麼虛幻,競技體育從來不是公平的。追求夢想的少年們,似乎也隻是别人成功的墊腳石。在這些貧苦的少年中,極為少數成者與大多數的敗者,在本應懵懂的時期,便永遠地風道揚镳了。
或許,我們很多人都是像小雙那樣,看似在所謂光鮮的平台中擁有過一段所謂光輝的職業生涯,但也許我們隻是“幸運”地被選中,可以用寶貴的時間和自殘式的努力僅僅換來一個“可能”,而這種幸運似乎也是轉瞬即逝的。人生最痛的是,曾經短暫地無限接近過那些無法觸碰的“美好”,而其餘的大部分時光都隻是被無數“殘忍”現實将平凡的命運捆綁在重重無奈中,也許還不如沒有過那些所謂的夢想。所以,與其追求那些難以實現的夢想,不如懂得如何開心地向自己的情感歸處擺擺手。勵志有時不在于成功的結果,而是在于敢于直面現實的樂觀心态。最終的小雙成長了,因為他理解了什麼是人生中的“可能”,什麼是人生中的“必須”。無論他是否回到那個棒球世界,他終于學會了如何在現實前不再猶豫不決。願我們也像少年們一樣,敢于在機遇前用力揮出那似乎可以本壘打的一擊,而在更多的“出局”現實前,可以拍拍身上塵土,唱着“不回頭地走下去”,看淡夢想與現實的距離,努力做到快樂地活着,不枉走過的路,不枉愛自己的人,不枉寶貴的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