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寄生虫》从获得金棕榈到现在,资源已经传播的有段时间了。

还记得第一遍看时的心情,兴奋又带着点恐惧。

直奔着5星去打分,却发现《寄生虫》在豆瓣从9.0掉到了8.8,很多评低分的人都点出里面有逻辑问题: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怕自己刚看完电影被冲昏头脑,就在冷静后进行了一番重温。

然而,并未发觉《寄生虫》的逻辑有何不妥。

就着网上吐槽的几个关键点,我们不妨展开聊聊:

1. 穷人一家的工作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凤凰网电影的采访中,导演奉俊昊提到「现实中,虽然生活在同一个国家和城市,但是富人和穷人可能没有机会相遇。他们进出不同的餐厅,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两个阶级,所处的空间是分隔开来的。」

不同阶级的人生活在不同的平行世界,异样感也由此而生。

豆瓣网友的一段话,就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贫富阶级之间的接触,不仅机会较少,而且难以维持。

巨大的差距面前,处在弱势的一方总想遁地而逃。

为了能展示这种落差,奉俊昊创造了一个机会。

先由男主的朋友出国,将家教的工作转给男主,再将穷人这边的家庭成员——儿子、女儿、爸爸、妈妈——依次安排到富人家工作。

这让人觉得逻辑上有些“夸张”“太顺畅”“缺乏推敲”,可细想下又算是合情合理。

可以理解,生活中的小概率事件一旦变成电影情节,很容易引发争议,但并不能说明逻辑就是错的。

...

图片来源于网络
2. 酒味和穷味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按常用逻辑来走,穷人一家在大别墅里又吃又喝,赶在富人回来的最后几分钟才用袖子潦草一收拾。

那富人回到家后,应该会闻到酒味,然后问问保姆怎么回事,进而从一个破绽拉出穷人一家。

可影片偏偏不顺着这种想法来。

富人躺在沙发上,全程围绕着「穷人的味」来说,竟然没有提到一丁点酒味。

...

(富人闻到“穷人的味”)

于是就有人说导演刻意去扣「寄生虫」这个主题。

可实际上,电影里所营造的环境,远比我们刚才提到的要复杂。

穷人一家确实在大吃大喝,但老保姆的突然出现,打破了这一安和的节奏。

男主一家与老保姆一家在地下室经过周旋与反转后,集体回到了地面。

只是,主导位置转换了。

男主一家蹲在角落,保姆坐在沙发上给他的男人按摩。

...

(男主一家)


...

图片发自简书App

注意啊,保姆的男人可比男主一家在地下室待的久多了。

...

(保姆男人住了四年多)

从影片开场的时候,男主家的环境就已经让人难以忍受了,潮湿、阴暗、狭窄。

即使这样,连男主爸爸都受不了保姆男人所生活的环境,说了句“你在这种地方也活得下去?”。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见,保姆男人身上的「穷味」可不比男主家的轻,又在沙发上躺了半天,肯定会留下味道的。

再后来,男主一家进行反扑,在六个人的打斗中,身上肯定会因汗渍而混杂出一些味。

这些都不断加重了刚才富人所提到的那个气味。

再说说酒味。

男主一家仅仅喝了一会就被打断了,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都在和保姆一家做斗争,中间根本没有再次喝酒。

更何况,当天晚上电闪雷鸣又刮风下雨的,再配上偌大的房间,那点酒味早就被天气冲散,被这么多人身上强烈的味道覆盖了。

3. 雨夜,放老保姆进门

...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什么大雨天的,穷人妈妈自己都做贼心虚,还敢放老保姆进门?

凭借着多年的追剧经验,没看过我们也能猜到后面会出现麻烦,看过就知道老保姆在地下室还藏了个人,然后引出一系列问题。

所以很多观众才会说:你是不是傻啊,还敢放这个保姆进来。

可对于穷人一家来说,他们并没有对未来的预知性。

当突发事件与计划不符时,面对那种境况和心情,他们很难像观众一样进行充分地思考。

而且,老保姆先是证明了自己的身份,又为进门给出了合理的理由,看起来诚恳又可怜。

...

(请求进门的老保姆)

正常人都难以拒绝,不放反倒显得做贼心虚。

4. 拿到录像的老保姆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底层人民的生活里,资源是有限的。

你想体面的均分时,别人可能早就把东西拿走了。

这就能理解为什么穷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不管这东西有没有用,先抢过来再说。

我们不妨来看下男主一家和保姆一家的行为。

刚开始,男主妈妈处于有利地位时,可以冷漠地说“我只能打电话报警。”

老保姆跪在地上“都是有困难的人,不要这样,姐。”

“我没有困难。”

明明跟老保姆同处于穷人阶级,男主妈妈还坚持要报警,丝毫没有给她留后路的意思。

转眼间困难就来了,躲在楼梯上的男主一家脚滑摔下,秘密曝光。

及时录下视频的老保姆变为有利的一方。

男主妈妈弱了下来“那个,妹妹啊...”

老保姆态度瞬间转变“妹你个头,给我闭嘴,贱货。我要把影片传给太太,怎么样啊?

在男主试图解释的时候,老保姆直接打断他: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利益冲突面前,情绪化解决问题还是冷静应对。

有限的资源面前,通过争夺来霸占全部还是尽可能地实现共赢。

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

老保姆拿到录像翻身后,但凡能想到合作,她就不是个穷人了。

5. 修灯和摩斯密码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是卧室或厨房的灯坏了,我们会很快找人去修,因为这会影响到日常生活。

可是电影里面这个灯,只处于那么大房间里的一个角落。

灯是每晚会闪,可人是偶尔才会看到。

何况穷人爸爸在信中也说了,这一家人很少回家。

那这个灯,修不修都没有很大影响。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这么看下来,我们对《寄生虫》的逻辑有异议,基本可以归结于几点:

1. 概率低是不是逻辑错误

穷人一家集体进富人家工作,就跟买彩票中大奖一样,放在生活里我们说概率低,放在电影里我们可以说有点夸张,但能指责说逻辑有错误吗?

2. 有没有忽视了环境的复杂性

聚会后会有酒味。

可如果在一个大别墅里,碰上刮风下雨的夜晚,六个人还经过激烈的争斗,就很有可能酒味消散,「穷味」上位。

3. 有些逻辑是可论证也不可论证的

老保姆来按门铃,穷人一家可以放她进来,也可以不放进来。

拿到视频后的老保姆,她可以选择发给太太,也可以选择不发。

家里不常用的灯坏了,你可以选择修也可以不修。

这就像一条路上出现两个分叉口,往哪边走都有合理理由,也都存在结局。

导演只是指向了他想做出的表达。

而观众站在了上帝的视角,才想在每一个关键点去帮主人公做出选择,摆脱后来的困境。


写完这些,我终于可以放心地回豆瓣点上五星。

那些因逻辑而扣的分,不该用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