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米叔近十年的影視作品,可以瞥見他對印度如何崛起的思考軌迹。
制作«真相訪談»前兩季時,他對社會現狀由擔憂轉向悲憤。彼時,他将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當作榜樣和對比标準,顯現出憂國憂民的心理,依稀透露出走投降派西化路線的想法。
然而為制作第三季搜集資料時,他發現“全盤西化”在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我并非馬克思主義者)如此落後的印度根本行不通,觀衆看了他的訪談後天天活在對國家憤怒絕望的情緒當中。憤世嫉俗卻不幹實事有什麼用?(空談誤國,實幹興邦)
應該經曆了不少思想鬥争吧,最終就誕生了這樣一部反映他當時思想成果的電影«摔跤吧爸爸»。學習工作上如果完全照搬西方平民那一套随性散漫的作風,那麼幾百年都難以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想要擁有更好的生活,唯一的出路就是自強,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
這個遷移到女性權利也符合。想要真正獲得男性的尊重,樹立女性的自信,不可能隻靠男性虛僞的謙讓和自省,他們說得再怎麼好聽也不過有居高臨下的成分在裡面。首先要認清形勢,找出女性在哪些方面處于劣勢,直面它,改正它,而不是遮遮掩掩隻靠别人施舍善意。
在此有必要聲明一下: 我并非在為某些政治上的封建殘餘辯護,我的立場應該和大部分看到這篇文章的人是一緻的(雖然大概率沒人看到哈哈),隻不過我目前更在意的是解決辦法,而不是理論依據。我已經渡過了憤青的階段,開始專注于如何做出實際改變(沒有低頭認輸哈)。
我知道很多年輕人都不想要孩子甚至拒絕結婚,那也不妨設想一下,假如你有了孩子,你想讓你的孩子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中呢?是現在這樣的嗎?你忍心讓Ta再經曆一次你所經曆過的苦難嗎?
我們都應該有這樣的意識: 即使不為自己,也要為自己的孩子,為别人的孩子創造更美好的生活環境而堅持做我們認為正确的事,不要讓這個世界不好的部分改變我們,我們的言行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别激動,我還是那個老色鬼,芭比塔好可愛好美哦,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