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微信公衆号“xodbox”,留言必互粉,每部電影都有一個和别人不一樣的故事。

...

...

...

故事其實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她愛着她,可是她卻愛着她,最後她想讓她為了她去“死”,然後她也同意了。

由于社會地位的差别,悲劇收場是必然。

然而,故事的背景放在法國革命期間,地位的問題,就變得異常的微妙。昔日的高貴說不定成為砍頭的理由,而昔日的卑微說不定成為保命的根本。

...

在我們學習的曆史裡頭,這位皇後可是相當的奢侈和揮霍,不砍頭不足平民憤。

然而,故事裡頭,對這方面的描述并不多。

...

不過,所謂的上流社會,奢靡和不堪還是可以管窺的。

故事本身其實也沒什麼可說的,還是說一些有趣的細節吧。

巴士底革命,在法國曆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國王被描述得相當兇殘,然而在故事裡頭的國王,看起來卻是一副相當有擔當的樣子,這個有點奇怪,從心理上講,我們當然相信學過的曆史,一個萬惡的倒行逆施的國王,才會值得被推翻。

當革命星火燎原,在需要被砍頭的名單上列了一大堆,這些所謂的“貴族”們面對這樣的結果,表現也相當精彩。有些人已經開始打包,盡早脫離是非。這個情景實在太熟悉了,網上流行的一個段子,老爸給兒子一個巴掌,“這樣的好事兒,當官的早幹了,哪能輪到你?”

最有意思的,大概還是故事的女主。如果放在我大天朝,可以說是愚忠,但放在法國,就不一定是這樣了。最終女主決定作為替身赴死,竟然僥幸逃脫。這個不算戲劇性,戲劇的是,女主在逃脫後,心裡想的竟然是以後再也過不上當時的生活了。或許因為這樣的留戀,最後的革命隻能慘淡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