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瘋狂的外星人》的感覺,就好像當初讀完餘華的《活着》之後再讀《第七天》的感覺:空中漂浮着細細的蛛絲,而你總是不經意間就碰到,癢癢的,讓人惱火又無奈。
從《瘋狂的石頭》到《瘋狂的賽車》到《瘋狂的外星人》,甯浩的這瘋狂三部曲,故事本身,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退步,人物越來越不飽滿,邏輯漏洞也越來越多。

先說一下優點吧,如果說隔壁的《流浪地球》正以宏大叙事建構人類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那麼《瘋狂的外星人》則試圖通過喜劇的形式,諷刺性地解構這一緊張感。從占據猴子身體的外星人拿着“金箍棒”準備毀滅地球,到耍猴人耿浩以一泡尿阻塞了毀滅進程,再到回歸本體的外星人被酒泡短路後啟程離開地球,地球的毀滅與拯救,被悄悄地藏進了那場耍“外星猴”的戲劇性場面之中。
地球毀滅過程的悄悄消解,恰恰也是劉慈欣原著《鄉村教師》所建構的重要的叙事焦點之一,在小說中,鄉村老師給山區孩子所上的最後一課是牛頓三大定律,與此同時,銀河系碳基聯邦的星際艦隊正要在一條五百光年寬的隔離帶中毀滅恒星,地球不幸處于其中。萬幸的是,文明測試題中,作為随機被四維掃描到孩子們,靠這三大定律,通過了測試,拯救了地球。
在小說中,地球上沒有任何人意識到與一場毀滅之災擦肩而過,而在電影中,耿浩似乎壓根沒理解“外星猴”的毀滅能力,因此一邊解手一邊對“外星猴”唠叨,然後試圖開車撞“猴”,結果被“猴”連人帶車砸毀了遊樂園中的迷你版世界旅遊景點。于是,這些迷你版地球文化地标,取代了地球本身,遭受了毀滅,人類危機在這個時刻已經被解決。緊接着是作為耍猴人的耿浩,用訓練猴的方式收拾外星猴。

想必大家已經被科普完畢,《瘋狂外星人》與原作《鄉村教師》整個故事沒有半毛錢關系,但上文的分析,我指出了他們的相同之處,即滅頂之災在衆人的無知無覺中被消弭。即使形式有很大的差别,但可以說《瘋狂外星人》抓住了原著中的一個内核。我會認為,這是本片非常精彩的一種展現,隻是對一部影片來說,是遠遠不夠的。
甯浩在《瘋狂外星人》放棄了多線并行的叙事方式,不再有前兩部那樣精巧的相遇設計,人物也不僅僅局限于本土小人物,甚至加入了國際以及宇宙紛争,但是其表現出來的外國人以及外星人,卻非常臉譜化,甚至愚蠢。
外國人的愚蠢就不說了,完全外強中幹,被耍的全世界亂跑,還把沾有“不明物體”的小球塞入嘴中。外星人的智商,也疑點重重。作為比地球生物擁有更高科技和更發達的智慧的外星人,在耿浩吞下那個收集基因的小球後,試圖通過倒置耿浩而讓他吐出來。雖然這是整部影片一個巨大的笑點設置,也可以由外星人喝迷糊了來解釋,隻是其中不合理的是常識的颠覆,你不會因為醉酒而認為地球是方的,是不是?

所謂的影片颠覆了外星人到人到猴的等級關系,最後猴子坐在了鄙視鍊的頂端,借孫大聖的外形進行反抗。可事實并不是這樣,威風一瞬間的外星猴,被人用耍猴的方式耍,人依舊是骨子裡的殘忍,等級關系沒有被颠覆,這不好笑,這是等級關系的強化,是人類馴化行為殘暴的另一種展現。
我認為,本片并不能通過“猴-中國人-外國人-外星人”之間的誰占了上風來暗示等級的颠覆,反而強調了權力本身的高高在上。這個權力大多數時候展現為外星人腦門上的黑鍊子,誰擁有它,誰便擁有了權力,誰就可以任意指揮他人幹活。當外星人變成外星猴的時候,權力就展現為訓猴器具,帶來震懾和恐懼。即使這一切都埋藏在甯浩精心設置的笑點之下,可是卻反而讓這些笑點帶着那麼些許的血腥味。
外星猴最後被拿下,被耿浩他們泡了酒。黑鍊子落上醉外星人後,它忘記了自己毀滅地球的氣性,帶着大批白酒登上飛船不見了,被嘲笑的酒桌文化,好像第二次拯救了地球?可是等它清醒了呢?人與外星人的矛盾其實根本沒有解決,上一秒是靠權力壓制,下一秒是依賴酒精。很可惜的是,影片提出了問題,卻又含糊了問題。科幻更像是噱頭,并未拓寬想象力。

另外可惜的是,預告片幾乎就把影片所有的亮點、笑點都展現了,這直接導緻觀影感的新鮮值下降,我們并不能在影片中再找到更加創新的笑點。
總結而言,《瘋狂的外星人》通過小人物的插科打诨解構了拯救世界的緊張與刺激,這是非常不錯的嘗試,然而放棄了專注小人物叙事的甯浩,很明顯有些把控不了加入的大叙事元素,這使得整個影片的呈現,不是黑色幽默,也不是無厘頭喜劇,反而更多的是傻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