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我成塵時,你将見我的微笑”

去看了八佰,很震撼。

盡管經曆困獸之鬥

但卻依舊守護自己的信仰,

用血肉之軀面對敵人的槍林彈雨,

一首蕩氣回腸在,行走無悔天地間。

...

影片開始一幫閑散士兵,他們是農民、文工以及其他身份組成的遊擊隊,在前往上海的途中。随着領隊人不中意的方言和沿途講述的故事來到了大上海,可是此時的上海已經幾乎全面淪陷——十萬國民軍隊撤退,各國人紛紛前往租界避難,而此時此刻唯一堅守的隻有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

成為英雄,需要成長和蛻變。

遠不足八百人,卻以八百壯士自居,實力懸殊,一條蘇州河之隔,對面歌舞升平、夜夜笙歌,這邊黑暗無邊、斷壁殘垣;一面是天堂、一面是地獄——這不僅是極大的諷刺,更是黑暗無邊籠罩的甯靜。兩邊的景象不僅折射出了對待戰争的不同政治态度,更加反映了不同人民所選擇的信仰。這些使電影中發生的一切充滿了轉折,且更加真實。

...

令人為之動容的是八佰采取的全知視角,讓本就毫無懸念的電影增加了扣人心弦的情節,時刻拉動觀衆的情緒。僅僅四天四夜的抵抗,有人從逃兵變成英雄,有人從無知瞬間成長……太多的人在面對正義面前的抉擇刻畫了整部劇的人物畫像——這一幅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名單和信物,如今看來真的尤為珍貴。因為說不準接下來要面臨什麼,永遠視死如歸的真實才是每個愛國人士感受到的熱忱。

...

影片中最動人的一幕就是日軍對媒體放話:三小時拿下四行倉庫,八佰壯士開始拼死抵抗,以陳樹生身綁炸彈與日本人同歸于盡走向高潮,每個士兵排隊自報家門身綁人肉炸彈,明知是一條有去無回的路,但是他們必須去做,為的就是守護這片疆土。“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真正的戰争冰冷且殘酷,面對子彈坦克,再多的人肉阻擋似乎都是于事無補。閑散有勇無謀的小兵們加入八佰,他們是農民、會算盤的普通人,沒摸過槍,更不會開槍,害怕上戰場打仗。他們會拼命尋找出路,甚至為壯士們帶來不少麻煩。

——老葫蘆僞裝成平民妄圖進入租界,但是軍人不讓進租界,于是被日本人抓到淩遲處死;

...

老鐵被稱為瓜慫,不敢開槍打日本兵,以至于上線防守無人抵擋,日本兵強攻不斷,損失慘重,由此還被打傷眼睛和腿;

...

還有一個士兵從水路逃跑,為躲避日本兵淹死在河裡;

老算盤作為文職工,隻會算盤,不會拿槍,一心想的隻有逃跑,後來終于“逃跑成功”,與八佰壯士拼命跑過蘇州橋與日軍抗争的景象形成鮮明對比。

而那些在四天四夜曆練的将士也必須擁有姓名。

...

以謝晉元、朱勝忠、上官志标、齊家銘為代表的英烈,誓死守衛我們的國家,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戰鬥的時刻,升旗那一刻是戰士對堅守國家的堅持,更是對家園守護的堅定,“我們的國家病了,但是需要有人來守護腳下這片土地”。雖然沒有堅持到最後的勝利,但是它們已經在曆史上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以羊拐、端午、小湖北為首的閑散士兵,他們短短四天經曆各種生死景象,羊拐第一時間用槍打死日本人,成為正規兵的急先鋒;端午從最開始要逃跑的人,他經曆了過山車般的心理狀态,面對日本人跑到租界,他冒死喊出拯救八百壯士于危難,後來他放跑老算盤,人性的真實在那一刻顯露出來,最後為守護旗幟英雄就義,是感動的;小湖北,13歲小男孩,“老子不是怕死”是他的寫照,也是他最動人的誓言。

還有那幾個偷偷從蘇州河溜過去想要參軍的學生,滿懷一腔孤勇與理想抱負,卻不知道戰争是血肉橫飛,戰場是有去無回,他們用生命的代價完成了一場屬于自己的成長。

《八佰》與傳統主旋律電影不同,它用一系列小人物将故事娓娓道來,将人性展現的淋漓盡緻——一種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視死如歸的真實。

影片最後,申報記者方先生在戰火紛飛、炮火連天中為了拿回将士們的遺物,丢失了他的相機,留下了一個被踩踏的鏡頭,可見他拼命記錄的八佰士兵素材似乎并沒有被流傳下來,但是八佰将士的英魂卻永遠流傳在世人心中,正如的特派員說的那樣:曆史會記住你們今天的行為, “所有的戰争,背後都是政治”以及“不管赢輸,我隻希望戰争趕快結束,因為戰争隻是老百姓的災難”——幾句意味深長的台詞更加拉長了影片的悲壯色彩。

...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相信沖破黑暗的八佰壯士正在夢中騎着白馬,帶着孤勇與堅定,欣賞我們如今的山河無恙、國泰民安。

文章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