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不願意看戰争片,一是總聽到吐槽抗日神劇的浮誇,二是更喜歡輕松點的作品。因為疫情遲遲沒開的影院,讓人甚是懷念,而上映的新片屈指可數,這才認認真真的看了一部讓人能流上二斤眼淚的片子,本人淚點低,感謝同事提醒,帶了紙巾。

開頭便是逃,小湖北,端午和他們的叔叔,被隊伍沖散,有意的想要避開這場戰争,就像端午說的那樣“我叔,我弟和我都隻是農民,我們就想好好種地,不想打來打去。”,還有逃兵老算盤,說着自己就是個算賬,不會打仗,請他們放過他之類的話。講的都是實話,他們逃走看起來也并沒有錯,不是每一個人都是英雄,都有滿腔熱血去打仗。

...

可是最後也是端午,英勇的戰死在了天台上,當他看到自己的叔叔被日本人淩遲處死,一刀一刀的恨便一下占據了他的心。堂弟小湖北,在目睹了七月和堂哥慘死後,完全蛻變成為了一個男人,家仇國恨,小湖北終于主動端起了槍,像男人一樣去戰鬥,即便是徒勞,也是英雄的戰鬥!

...

為什麼啊?因為沒有國,哪裡還有家啊,他們大概是懂了吧?又或許,他們隻是為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付出了生命而已。

在幾次守衛四行倉庫的戰鬥中,最讓人動容的便是人肉炸彈的那一回吧,因為日軍的防護牆過于強悍,手榴彈槍藥都無濟于事,于是留守的軍人便主動充當起人肉炸彈滾下樓去,“綁緊一點”,他們的臉上毫無畏懼,自報姓名後,從容就義。

最後一次過橋,陰險的日軍事先埋伏好,對士兵們進行阻擊,“活着就是勝利!”,敢死隊沖鋒在前,其餘士兵按計劃過橋,一波又一波被子彈穿透的身軀永遠的倒在了大橋上,河對岸的同胞,終于再也抑制不住滿腔的憤怒,教授架起了槍,賭場的蓉姐拿出了珍藏的藥品,甚至連租界的軍人也架起了槍對抗日軍的掃射。

在這個和平的年代,我們無法對那個時代的動蕩感受真切,但是今天的歲月靜好确實是無數的先烈換來的,沒有他們,便沒有我們。那麼我們呢?又該怎樣活着才能對得起那份偉大?這是一個值得思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