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自己的王者,用尽一生为你臣服,我用尽所有力气嘶吼,可能只是犯了错误……”
初听这句歌词时,隐隐觉得不对,既然自己是王者,何须向他人臣服?
除非,在爱情中迷失了自我,而迷失意味着失去理智。
电影里周原与张成功的故事只有简单的几笔,导演既没有刻画过往的细节,甚至连回忆的画面也颇为吝啬。
我们只能从周原对镜头的独白中猜测,品味一段爱情疾风骤雨掠过后的,不那么完美的结局。
01
爱情里的理智就像一抹白月光,被高高的挂在夜空上,而陷于恋爱中的人们往往对它敬而远之。
周原是一个很纯粹的女性,她的爱情里没有一丝一毫的杂质,她可以用尽全力爱一个人,也可以在绝望后抛弃一切。
她的这种敢爱敢恨的个性中,就隐藏着关于理智的失去和得到。
周原在影片中的开场是比较滑稽的,当然,这也体现了影片想要展示的荒诞。

她与一名男演员在山洞演一场感情戏,恰巧这场戏的戏剧冲突很强烈,需要动情流泪,可周原却始终不在状态。
这时前男友张成功的消息,让她把过往的不忿和怨气都发挥在下一场次的表演中。
虽说是帮了她一个忙,却也把周原拉回到过去的痛苦记忆里。
周原爱上张成功时是失去理智的。
此时张成功有家室,还没有跟他妻子离婚,所以这注定是一场不被世事理解的恋情。
失去理智后的周原如同飞蛾扑火,她的眼里只看到面前闪闪发亮的光环,却无法抵抗住爱情的诱惑。
她在不知不觉中介入旁人的婚姻,从此忍受一名第三者的压力和骂名。

后来,张成功终于和妻子离了婚,两个人可以光明正大在一起的时候,她渐渐发现隐藏在张成功表象下的偏执。
为了张成功所谓的“我养你”,她放下了前途光明的职业。从此,演员周原逐渐失去自己的棱角,变成了一只被养在深屋的金丝雀。
然而,即使她身败名裂付出了这么多,仍然换不来张成功的一个誓言。
万夫所指莫过于此,于是她清醒了,像戏里的女主角一样觉醒:爱情是一个虚幻的假象,张成功的承诺都是一场谎言。
于是她拔起了刀刺向自己,刺毁了一个梦,也刺回了一个新的周原。
这是戏中戏“拔刀刺向自己”的隐喻,也代表周原这个人物在失去理智后的找回。
02
周原出现的第二个长镜头,是站在天台上的一段对白:
你太没有安全感了,每一个靠近你的人都不得不离开。你根本不具备爱一个人的能力,和你分开之后我才知道,我只是活在了你的世界里,我很高兴我逃出来了……”
周原理智的回归就是爱情的终结。
这段飞蛾扑火的爱情给她的创伤,成为内心一偶的痛楚,她没有办法原谅张成功,但她可以选择离开以及封存。
基于此,我们可以看出来周原在与张成功这段感情中的起始到终点:
在陷入爱情时,她是不理智的。
“我是自己的王者,一生为你沉浮”。周原本可以亲手掌管自己的命运,当她竭力顾全张成功的感受,就失去了自我。

所以她只能等,等待张成功离婚,离婚后再继续等,她几乎将所有的希冀寄望于这个男人,为此背负所有不堪忍受的骂名。
她在等张成功什么时候才能做一个有担当的男人,而不是一个缺爱的,偏执的男孩。
在她对婚姻美好的向往破灭后,她又是理智的。
从失去自我到找回自我,周原做的极漂亮,在爱情里她不曾当过逃兵,她尽力过,于是她可以毫不犹豫地离开。
周原的第三个镜头也是对白,然而这场对白与此前的决绝大相径庭:
和你在一起的时光,是我一生当中最好的时光,你人特别好,只是稍微有点强势,有点自我……我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可是我知道,我永远爱你。
看完电影后,我一直在想这两段独白之间的真与假,到底哪一个独白是周原内心真正的想法?

若没有刻骨的爱,何来刻骨的恨,也许两段对白不分真假,都是她的内心所想。
只不过一段是刚历经情感重创的激进,另一段是放下后的释然。
在电影的结尾,她说出了自己内心的另一个想法,承认了与张成功相爱的时光,过去也曾真挚美好。
03
周原这个人物在电影里出现的画面并不多,可这不多的镜头里所展现的却是一个,真正有血有肉,有笑有泪的饱满人物。
尤其是两段长独白,虽然台词较诗意,可给人的第一感受却是真挚。
周园在影片中的脉络其实非常清晰。
她携带着过去的伤痛自然无法得到洒脱自在,“我一直爱你”是她对张成功的回答,也是给自己的答复。
这段感情里的首与尾接的很好。
周原最后得到了跳跃性的成长,因为过去的经历让自己知道,以后的路该怎样走,才不会失去自我又失去一段良缘。
她与张成功的感情纠葛,很有可能发生在每一个普通人的身上。很多人都会在爱情里迷失,陷入周原式的怪圈:迷失——找回——重头再来。

事实上,电影就取材于生活,有很多女性都曾经和电影里的周原一样,在人生的岔路口上做出过抉择。
著名女星刘敏涛在事业巅峰时选择婚后息影,本以为可以后顾无忧享受婚姻的美满,却在一次日本旅行中受尽委屈。
旅途中她想吃一份抹茶冰激凌,买的时候发现没钱,而丈夫的白眼和嘲讽让她瞬间警醒。
回归家庭的前提一定是充分的理解,若婚姻中没有了尊重,回归只会让自己失去对人生的掌控。
于是37岁的她做了一个决定,她与丈夫离了婚,带走了唯一的女儿重回舞台。
刘敏涛做出的种种决定,就是一个典型的找回自己的故事。
她若不离开丈夫就会彻底失去自己,一个没有自我的婚姻,想来不会有幸福的结果。她行事中的果决,就如同电影里的周原。
那么,爱情到底是一个失去自我的过程,还是一个寻找自我的过程?

在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五层次中,将人生最高层次的需求定义为自我实现。
所以在爱情的旅程中,最好的结果当然是找到了自我,实现了自我。
倘若我们找到一个人,为了和他相处,在生活中改变自己压抑自己,或者在恋爱关系里受尽委屈折磨。那肯定不是能够长久走下去的爱情,也不会得到幸福。
04
在电影的海报上,曾看到一句话让我有所触动:
“两个人的相遇是松绑的过程,给对方松绑,也是给自己松绑”。
深以为然,张成功,余凯旋,周原,或者你和我,都有一些伤痛正在等待被治愈。
而治愈需要时间和机遇,希望我们都能成为电影里的他们。
哪怕曾经失去自己,也能迷途知返,就像罗曼罗兰的那句话:
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能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