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八零後小時候印象最深刻的劇,恐怕很多人都會投票給《包青天》,這是一部單元劇,包拯、展昭、公孫策,還有王朝馬漢張龍趙虎,這幾個名字至今仍耳熟能詳,大概比數學公式記得更牢。在讨論《新包青天》之前,不妨先探讨一下為什麼這個IP能夠備受矚目。

...

角色設定部分

金超群,毋庸置疑,他就是真正的包拯,深明大義不畏強權,能通陰陽兩界,換成别人恐怕難以達到這種效果。

當然,比較誇張的化妝方式也為其增色不少,展昭為武,公孫策為文,前者英俊潇灑氣宇軒昂,與時下弱不禁風的偶像們不同,一招一式拳拳到肉,行雲流水的武打動作不知道征服多少雙關注的眼睛。

公孫策則循循善誘,能夠抑制住展昭的沖動,從細節發現問題,對案件偵破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

整體格調部分

就像《新白娘子傳奇》一樣,那個年代的台灣出品總是帶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戲劇性”,有點像把攝像機對準舞台,表演時痕迹很重,卻很有特色,用這種誇張很容易就能把觀衆帶入情境。

《包青天》裡的故事大多帶有玄幻詭異的色彩,若用平淡為格調,很難有說服力,也正是這種特色首先做到抓人眼球,然後才促使觀衆去關注劇集本身。

說完這些,《新包青天》究竟好不好看相信答案已經很明顯了,時隔多年,盡管為重新拍攝,但主要角色設定跟整體基調并沒有任何改變,包括單元劇的呈現方式,可以說,這并非是舊瓶裝新酒,而是發酵好的清冽陳釀,但不同的聲音也會有,畢竟如今審美已經大相徑庭。

...

除了前面提到的兩處,究竟《新包青天》還有哪些部分值得花費時間觀看?

首先是難能可貴的“古早感”。

連買蛋糕都要追求“手作”、“古早感”的今天,一部劇能輕松将觀衆帶回到幾十年前,這點難能可貴,借助《新包青天》,觀衆們盡可以回憶起當初的快樂單純,當然可能還包括為了看電視而耽誤起床的青澀經曆,我們為什麼不願意接受曾經鼎盛的審美?除了人雲亦雲,更重要的是不自信,其實一部劇無論年代,也無論好與不好,隻要能在某一個點契合心靈,它就值得被觀看和欣賞。

...

其次是懲惡揚善的暢快感。

對錯有序,賞罰分明,該用狗頭鍘的就别想用龍頭鍘,在包拯眼中,這就是他堅持的正義,也是這個社會該堅守的底線。紛雜之中,保持這種高潔十分不易。《打龍袍》、《白龍駒》、《黃金夢》、《鍘美案》、《通判劫》,五個單元用十集左右講一個故事的速度向前推進着,其實單看名字基本能做到耳熟能詳,但影視作品的魅力便是用圖像再一次感染觀衆。

安慰那些遭受不公的心靈,也旁敲側擊地告誡圖謀不軌者,真相不可能被遮蓋,正義也不可能永遠不來,這種現實意義也給《新包青天》以更多看點。中國人的相處中總是存在很多灰色地帶,人情也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但在這部劇中,“法不容情”被反複強調:狸貓換太子一案中包拯一語道破天機,真正的罪魁禍首正是權勢地位,于是杖責龍袍,而《白龍駒》中展昭也在兄弟情義中選擇秉公執法,看的時候或許熱鬧,靜下心來,編劇的苦心可見一斑。

...

工作很累,學習很累,看劇是消遣,但最好也能帶給觀衆一些附加意義,比如情感上的共鳴,或觀點上的别無二緻,這些《新包青天》都能給到,最後的最後還要誇一誇演員,真的都有用心诠釋,這幾個由他們塑造出來的角色簡直成為其個人标簽,有幸參與這樣的經典,想必也是演員們的夢想吧,哪怕會有形象固化的隐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