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偉大文明社會的前進是需要代價的。而代價,不全是正能量。不是哪個領導扮演救世主,也不是廉價地販賣煽情,更不是忽略模糊個體的具體貢獻,去成就那個沒有參與其中的“集體”。我認為紀錄片該有的樣子大概是,記錄下發生過的事情。
Netflix的最新紀錄片《挑戰者号:最後的飛行 Challenger: The Final Flight》,講述了1986年NASA的挑戰者号航天飛機後爆炸解體,造成7位宇航員喪生的災難。一口氣看完4集後最大的感觸是,犯錯沒那麼可怕,但不承認錯誤且一意孤行是可怕的,甚至是緻命的。NASA的鍋 VS 制度的錯,部分領導的膨脹傲慢 VS 内部員工的良心受譴,但最終都回歸到——人。是人就避免不了犯錯,直面錯誤的膽怯和逃避,全人類是那麼地相似,因為人性使然。可承認錯誤的勇氣,卻不是所有人都具備。從一個個具體的人,他們身上具體發生的事,以小見大地捏出了整件事情的棱角。
在此特别佩服Netflix這樣的團隊,以及所有這些涉事的人員,從宇航員家屬到NASA内部工作人員,到參與航天飛機建設的工程師,再到當年參加聽證會的部分委員,願意直面這樣國家級别的傷痛,盡量地去還原當年的這場“人禍”。
雖然難免有點“事後諸葛亮”的嫌疑,雖然最後結尾還升華了下“美國精神”,(現在年紀大了,真的很不喜歡被所謂精神綁架),雖然形式我不一定認可,但我很認同背後所體現的價值。我們應該從悲劇中感受疼痛,謙卑地學習去面對和接受錯誤,盡力去改正,然後認真地活在陽光下,繼續努力着。
偉大的文明社會需要的不隻是正能量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