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都說過我很倔強,尤其是接觸多了了解我一些的人。我也日漸了解到自己的這一特質,而且很容易去給自己的固執找借口。随着年齡增長,也越發感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其實說到底,也不知是成全了我,還是我的種種不順都才其所賜。看了《茉莉花開》,心裡想,這三個女人,都犟,倔得和我差不離吧。隻是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經曆,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特色,所以每個人的心态和表現也都不一樣,不僅僅是一個“犟”字了得。
而導演也很異想天開哦,都用同一演員來演繹,同樣的犟女子的不一樣。
單親母親養大的十八歲少女茉,家裡經營照相館的緣故,她通過櫥窗裡的相片可以近距離接觸當時的明星,并常做着明星夢。遇到孟老闆後一生的命運發生了改變,她也成了明星,同時懷上了孟老闆的小孩。而生下孩子不久就又被抛棄,失去了明星的光彩。她為這個私生女取名叫莉;
莉是一個和傳統格格不入的女孩,崇尚自由,敢愛敢恨,與母親的猶豫、怨尤時常碰撞。她骨子裡有母親年輕時喜歡暢想的影子,但更多了一些執著和反叛。在那個革命高于天的年代,莉不顧母親的反對,沖破舊思潮的束縛,一心要離開這個陰冷的家,毅然嫁給了水泥廠工人鄒傑。但是命運和莉開了個玩笑,她喜歡孩子,一心想要為愛人生一個孩子,她認為有了孩子,即便将來夫妻感情淡了,愛人也不會離開她,用她的話說就是“我害怕!害怕你離開我。我們的日子一天一天過了,你對我的感情也會漸漸到淡了,但是有了孩子就不一樣了……,”可偏偏她卻被診斷不能生育。莉從此郁郁寡歡。夫妻倆隻能從福利院領養了一個女孩取名叫花。莉對生活仍然極度不滿,多疑,神經質,甚至懷疑自己的丈夫鄒傑與母親調情、與養女有染,丈夫不堪精神折磨,選擇了卧軌自殺,莉精神分裂離家出走了;
茉一個人又養大了花――莉的養女。花獨立而善良,她沒有茉、莉的乖戾和多疑,卻多了一份對命運的理解和迎合。花沒有過多地去尋找人生答案,快樂亦或痛苦,她自然而平穩地在這兩種心境間行走。而花長大後也不顧外婆的堅決反對,拒絕和家世條件甚好的男孩子相處,偷偷與男友小杜結婚并供給小杜讀大學、遠渡重洋讀研,在結婚後懷孕不久發現小杜有了外遇,她堅決要把小孩生下來。在得悉小杜外遇那天,外婆也離世,辦理喪事時小杜又回來辦理離婚手續。一個人準備生産事宜,可計劃沒有變化快,她掐着點兒算的到醫院時間,誰知道會在狂風暴雨的半夜發作,街上沒有出租車,一個人在街邊、消防栓旁順産了……所幸,一切都是那麼好,她沒有怨尤,隻有恬淡和濃濃的母愛!
這不是獻給母親的片子,或者不僅僅是獻給母親的片子,這是女孩子必修的功課。《茉莉花開》采用了三段式叙述手法,用茉、莉、花三個篇章講述了一個家庭三代上海女子的愛情與命運。通過對一家三代女人淡淡的命運哀愁和人生轉折的描述,反映了大時代的巨變。這三代女性暗含了一個女人心理成長的辛酸。從年輕美麗、富于幻想的茉,到敢愛敢恨、為愛癡狂的莉,再到堅強獨立、近乎完美的花,三代女性的故事更像是一個女人一生的變化過程,在茉、莉、花三代女性不同的人生經曆中,唱出了不同心境、不同态度。
看似三代人、三種人生,卻是女人的一種情感 ――愛情,最後終于母愛。不管是幻想而怨尤的茉,還是乖張敏感的莉,到美麗獨立的花,都對愛情有過美麗的憧憬,而都不顧被愛傷過的女長輩的規勸,在愛時飛蛾撲火般勇敢而不顧一切。而三位美麗的上海女性都有過被抛棄的經曆,而恰恰是她們對新生命有無限的熱愛和向往,在面對新生命時敢于擔當,不抛棄不放棄。這種人性的美,是理所當然,也是義無反顧。如果人世間少了這樣對愛的追求和擔當,這個世界應該就是灰暗的吧!
茉是生活在幻想和怨尤中的婦人,莉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女子,隻有花是綻放的獨立的自在的女人。這和她們成長的經曆和所受的教育、接觸的人群、心境和眼界都不無相關。我還是喜歡最後茉莉花的花生孩子的堅韌 !雖然,心疼。
我想,如果我們都沒有這一份倔強,在一開始就不會選擇這個男人;如果沒有這份倔強,在有更好的選擇時也不失為時機;如果沒有這份倔強,何以支撐一個人熬更守夜養家糊口生兒育女的日子;沒有這份倔強,也許會有一份依靠;又想起那天有人發的信息“為啥很多時候明明知道哭解決不了問題,還是要哭呢?真的是排毒?還有就是,是不是有的男人也挺怕女人太強大?女人一旦過于強大,男人在女人面前,特别是情感上,是不是幾乎就沒有了存在的價值?女人一旦沒了傷感的眼淚,男人就沒了趁虛而入的機會?”
這是倔強的解釋的另一個版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