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小鞋子》

前幾天,看到有關伊朗疫情的報道,伊朗成為除中國外死亡病例數最多的國家,也是死亡率最高的國家。我們大中華不遺餘力地在能力範圍内支援伊朗抗擊疫情,彰顯我大國情懷。我在心中為全球疫情蔓延捏一把冷汗,然後,默默地點開了伊朗的經典電影《小鞋子》,安靜地重溫了一遍。

這部電影于大于小,于情于理都算經典之作,值得每一個人用心觀賞。如果你感到幸福,請看看這部電影吧。現實中還有很多令你無法想象的“苦難”和“凄涼”,請懷着虔誠的心,感恩和珍惜現有生活。如果你感覺不幸福,也請看看這部電影吧。或許你所認為的不幸,隻是别人永遠無法到底的明天。

影片講述一對兄妹與一雙小鞋子的故事,是獻給成人的童話,喚醒人們對童年遙遠的記憶,進而想到貧窮生活與單純、天真、善良、快樂之間的關系,直擊人心。

01、 參與家庭生活的孩子,早當家。

或許是因為貧窮,一個家庭才更需要通力合作。主人公9歲的阿裡和妹妹過早地擔負起家庭責任,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也正是因為他們積極地參與到家庭生活,才讓這兩位孩子,在很少的年紀懂得生活需要拼搏和努力,在勞動和參與中獲得了意料之外的自我價值感,讓兩個孩子發自内心的懂事,理解父母的辛勞。他們在學習上表現自覺、積極、主動,完全沒有怨言可言,單單是這種學習态度,得令多少父母為之豔羨啊!

縱觀我們身邊衣食無憂的孩子,被照顧地妥妥當當,父母唯一的心願就是讓孩子毫無牽挂地學習。孩子在蜜罐中成長,卻并不珍惜當下美好的時光,反而認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應當。

記得小時候,奶奶和我聊起她兒時忍饑挨餓的事情,我很傻很天真地問奶奶“忍饑”是怎麼回事,因為在我那時的概念中沒有吃不上飯、食不果腹的事情。

有些事,因為不知道,不懂得,沒經曆,而不敬畏,不珍惜,不理解。無知者,真的可以無畏。

不是我們的孩子“白眼狼”,是他們根本沒有體驗過、經曆過、看到過,他們無法做到感同身受,反而感覺被學習綁架,自然感受不到求知的樂趣。

所以,讓孩子适當參與到家庭事務當中,孩子遠比我們想象的愛我們,也比我們想象的有思想、有能力去做好一些事。在勞動和體驗中,讓他們深切地感受到家庭與他們的鍊接,孩子才更易獲得自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更能感受到父母的辛勞和真實。


...

02、 尊重是世界性的大課題。

尊重是一種涵養,更是一種品格。樊登老師說,培養孩子最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獨立完整的自尊體系。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尊重就談不到愛。尊重孩子是愛孩子的一種具體表現,也是愛孩子的真正内涵。離開了尊重的愛,是一種不全面的愛,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畸形的愛,他會影響孩子正常“心智”的發展。

( 可回看 《那些被“高看”一眼的孩子,後來怎樣了?》 ,了解尊重對于孩子的重要性 )

影片中的菜店老闆、學校的教導主任、老師等,都沒有很好地做到尊重和看到孩子。菜店老闆不聽阿裡解釋“丢失妹妹鞋子的事情”,硬是把他判定為讨人厭的淘氣孩子;教導主任批評阿裡遲到是不好的行為,甚至要求他滾出學校;阿裡妹妹的老師,要求大家都穿合腳的鞋子…

當我看到阿裡的妹妹穿着哥哥又大又髒的球鞋,在人群中躲閃和逃避的樣子,我心痛不已。

貧窮依然無法抹去這對孩子渴望相對“尊嚴”地生活,同理我們身邊的孩子們呢?

我聽到很多孩子的故事,尤其是進入青春期的孩子,開始變得愛美,喜歡打扮和重視穿着,家長和老師們并沒有給予理解和尊重,而是誠惶誠恐地認為孩子們是變壞,是不務正業。

家長和老師們不知道,愛美和讓自己更“體面”本質上是一種自我認知和社交行為,打扮得越像公衆媒體中的偶像,越容易遭到同齡異性的喜愛和同性的羨慕。這是任何年齡段的人都會花心思的事情,關系到每個人的自我認識和自信心。大人尚且如此,孩子們更是會全力以赴地嘗試和探索。

這種新的身份和新的形象,對于孩子們的心理成長和情緒波動非常重要,意義不僅僅是臭美或者矯情,而且是孩子們身份的自我更新和信心的提升過程,甚至影響到自己在同齡人中的地位。

當我們的教育,隻是看到問題的表象,就判定孩子好不好,品行優良或惡劣,實在是特别武斷和不負責任的行為。

但凡遇到孩子出現違背成人常識的問題,我們如果能多一些耐心和關注,少一些評判,甚至做一些簡單程序的調查和學習,都會更加理解和看到孩子内心純淨的世界,也因此令更多的孩子避免蒙受羞恥。

真相的蒙蔽,往往是那些隻願看到結果的勢力行為。用成長人所謂的利害關系,和評判标準判斷,很可能讓這些“誤會和傷害”一次次玷污孩子的心靈,以至于到後來,孩子被迫放棄自己的“善”,而去成全成人的“惡”,真的是特别心疼的事情。

影片中的教導主任和體育老師,面對阿裡運動比賽的冠軍,隻是一味地忙着蹭“榮譽”和刷存在,根本無視阿裡内心的失落,和寫在臉上的痛苦。成長讓很多成人丢失自我,變成生活的跳腳小醜,失去了尊嚴,這才令人悲哀!

每個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關乎到他們的尊嚴和顔面。阿裡和妹妹忍受着屈辱,而沒有成為自怨自艾的受害者,雖然心生委屈,依然不放棄内心的追求,令你感歎孩子的内心是如此純淨、堅強、樂觀和積極。

這才是真正的英雄主義,看到了生活的真相,依然熱愛着生活。這是多少成人望塵莫及的事情啊!

...

03、 愛、善良是生而為人的底線;家庭和睦是孩子内心安定有愛的基石。

即使貧窮如阿裡一家,面對吃喝的窘迫,他的父親在幫忙敲碎教堂半袋白糖的時候,沒有産生絲毫的私心。父親吃苦耐勞,勤勞樸實,關愛老婆,并不斷給老婆安慰和鼓勵,一次次點燃生活的希望。即使一貧如洗,在煮好一鍋湯時,善良的母親會讓兒子給年邁的鄰居老夫婦分享半羹。

父母的身體力行,給了孩子極大的榜樣示範。妹妹唯一的鞋子,發現被一位一年級的小女孩撿去穿着。當兄妹兩想要回自己鞋子的時候,發現女孩的父親是一位盲人,心地善良的這對孩子放棄了索要鞋子的念頭。後來即使妹妹和那位女孩成了朋友,為了保全對方的尊嚴,妹妹也始終沒有提起鞋子的事情,繼續保持着與哥哥穿一雙鞋,接力上學的狀态。

兄妹倆是貧窮的,内心卻富足于我們身邊無數的人。他們一家的信念是想要的東西自己努力正當争取,不抱怨,不自憐,不灰心,不放棄。我想這也是兩個孩子面對磨難和坎坷,仍然帶着滿心的愛去不放棄的緣由吧。

影片中,有一段父親帶着阿裡去富人區打工的片段,我解讀為“貧富”的對比和諷刺。幸福和快樂并不是金錢決定的,而是一家人在一起的愛、溫暖、積極和共同努力。面對高樓豪宅,院中的人稀稀落落,卻鮮少有生機和快樂可言。富人家孤單的小男孩,外界環境是富足的,而内心卻是荒涼的,襯托出阿裡一家是窮人的富足者。

...

04、我們都曾受過傷,卻有了更好的人生,重點是面對苦難,我們以怎樣的心境選擇。

電影結尾,阿裡參加的5公裡跑步比賽,沒能如願為妹妹赢得一雙鞋子,令妹妹沮喪無比。他自己的鞋子也已經被徹底磨爛,滿腳血泡。讓我看到希望的是,阿裡這個堅強又勇敢地孩子,通過自己的奔跑,赢來了人生的第一次勝利。鏡頭最後,父親也終于掙到了足夠的錢,在歸來的自行車上放着兩雙新買的鞋子…

我多想親眼看到阿裡和妹妹穿上新鞋,分享他們的喜悅啊!

《我們都曾受過傷,卻有了更好的人生》一書中說:我們大部分的人在童年中都遭受不同程度的逆境,大部分人能夠從中走出,而且一定要發現那個挫折所帶來的禮物,那個挫折會讓我們在某些方面比其他人變得更強。比如阿裡和妹妹的成長和蛻變,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挖掘了其背後的價值。

當然,不是說我們要感謝貧窮,貧窮并不能讓一個人成才,相反教育很可能幫助這些孩子逆襲。當我看到阿裡語言清晰地幫助爸爸覓到第一個活計,我真心的為他們高興。

無論現在我們的生活如何,都請像這位父親一樣身體力行地去努力,永遠相信愛和善良,保有自己人生的底線,為孩子傳遞理性樂觀的思考。

祝福這個世界因為每個人的愛、善良、擔當、堅持和努力,而變得越來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