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奉的遺像是牽引家人回家的通道,駐留的記憶是保持亡靈存續的神力,熱鬧的音樂是喚醒思念啟封的藥引。我為你寫了首歌,穿越浩瀚的歲月煙塵,捱過冰冷的孤獨冬季,橫跨漫長的天人之路,在你老去的時候,唱給你聽。這瑰麗的燈火萬家,搖曳的燭光千盞,不如你梳着麻花辮坐在床頭時,眼裡閃爍的星光璀璨。”

...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

小時候,清明節于我而言,不過是多一天的假期。後來,背過很多古詩詞,“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隻生愁”,稍微有點懂得,清明節所包含的情懷。

再後來,我看了一部電影,叫《尋夢環遊記》。那一刻,我明白了,虔誠到刻骨的背後,是割不斷的挽留。

...

傳說中,人這輩子一共有三次死亡。

第一次是你的心髒停止跳動,生物學上的死亡。

第二次是在葬禮上,随着人們的鞠躬,你的社會地位死亡。

第三次,也是最後的死亡,是當這個世界上,最後一個人,将你忘記……

...

米格因為拿到死去的歌神的吉他,意外地穿越到陰間。

電影裡的陰間并不可怖,除了外觀不夠美觀之外,那裡的成員的情感、生活方式、社會關系和人類社會沒有區别。亡靈節時,溝通兩界的大門打開,亡靈踏過萬壽菊花瓣組成的橋,可以暫時重回人間,再一次與家人團聚。

聯系兩個世界的是什麼呢?


是活着的人,對死去的人的記憶。有人供奉照片,那麼亡靈就能回家享受祭品;無人再記得你,你就真正灰飛煙滅,萬事皆空。


在亡靈的世界,米格見識了一場死亡:一個被世人遺忘的亡靈,在聽完的埃克托的吉他曲之後,閃爍了幾下,瞬間化為煙塵。

...

本來坐了兩個人的吊床,随着他的閃爍成塵,重心發生了變化,輕塌向中點。同樣已經快要沒有人記得的埃克托,無言舉杯,一飲而盡。雖然他一言未發,但刻骨寂寞。

幾千年來,人們對于生死的話題永遠樂此不疲。

我們探讨死去的人是否去了另一個世界,那個世界是怎樣的,他們是否會回來,是否會真實的回來,抑或永遠的消失……

電影中有一個很美的注解:

隻要有家人牽挂你,你便會在亡靈世界永遠活着,直至百年後,你的家人在那個世界與你團聚。

而遺忘,則是最大的死亡。

你心中一定都有很牽挂,但已經離你遠去的人吧。

可能是逝去的家人、意外出事的朋友,甚至可能是你崇拜的明星偉人……

我們起初每日想念,以淚洗面,終究在忙碌的凡人世界裡,漸漸忘記了。隻有在某個特殊的日子裡,會想起他們,心裡飄過淡淡哀愁:

如果是你在,該有多好。

...


這部動畫片告訴你,其實,他們一直都在。

他們在另一個世界,等待每一年那個特殊的紀念日,與我們相遇。

他們在另一個世界,等待着我們給他們講的每一個故事,分享的每一個經曆。

他們在另一個世界,一年年地看着我們長大。

他們在另一個世界,跟我們一起笑一起哭。

他們在另一個世界,很勇敢,很樂觀,把所有的祝福都給我們。

但最怕的,就是我們,把他們忘記。

“我以為我能夠忘記,卻在某個夜裡,秋分時不時把你想起。前半生的記憶有你,從不曾抹去,不管你将去向哪裡,我始終對你如一。”

這世界可能真的沒有生死,真正的死亡是忘記;愛的反義詞,也可能是忘記。

還好我們的念念不忘,總能跨越千山萬水,帶他們回家。

小時候,大人們說,人死了會變成天上的星星, 你想說的思念,他們都能聽見。

你能聽見我在喊你嗎。

我想告訴你,我很想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