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世紀以來,作為動作電影的一個重要分支,特工題材可以說是經久不衰。
像伊森.亨特(《碟中諜》系列,湯姆.克魯斯),傑森.伯恩(《諜影重重》系列,馬特.達蒙),早已成為家喻戶曉的銀幕英雄。
但是還有一個系列,其主人公的形象,早已超出了角色本身,成為一個文化符号的象征,以及經典的電影傳奇。
這就是特工系列的扛把子,《007》。

2015,幽靈黨
不帥幹不了007
一說起007,人們就會不由自主的想起詹姆斯.邦德,以及英俊潇灑,美女相伴,上天入地,死裡逃生等一系列讓人腎上腺素飙升的詞彙。
外國網友自制的007片頭,向經典緻敬
但是,如果将上述詞彙做一番調整,會是什麼景象?
性感美豔,帥哥相伴,花前月下,驚天動地……

這是什麼鬼?
要知道在已經公映的24部007電影中,007就等于詹姆斯·邦德。
雖然扮演者先後換了六位,但無一不是英俊潇灑外表迷人的西方白人男性。

從左至右,曆任007的順序是3、4、6、1、5、2,以中間四個最為出名
可如果把這些帥大叔換成一名年輕的黑人女性,你還會去電影院看007大片嗎?
漫威女英雄或将變身007
這一消息最初是由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的。
據《每日郵報》15日報道,一位007電影的内部人士表示,
新電影開頭會出現關鍵性的一幕,詹姆斯·邦德的上司會說一句“進來吧,007”,然後走進來一位漂亮的黑人女性”。
該内部人士稱,“這将是令人震驚的一刻。邦德依然是邦德,但是他的代号007将由這位了不起的女性繼承”。
該内部人士還透露,現在也不用“邦女郎”(Bond girls)這種稱呼了,而是女邦德(Bond women)。
那麼,這位幸運兒是誰呢?
她就是曾在漫威《驚奇隊長》電影中扮演驚奇隊長的好友、美國空軍戰鬥機飛行員瑪麗亞·蘭博 的英國女演員拉什納·林奇(Lashana Lynch)。

居然叫蘭博,果然女漢子

拉什納·林奇
據美媒VOX報道,林奇此前已确認會參演由美國導演凱瑞·福永(Cary Fukunaga)執導的“邦德25”(暫定名),其角色名為“Nomi”。
她将在邦德從英國軍情六處(MI6)退休後接過“007”這一代号。

事實上,自從現任邦德的扮演者丹尼爾·克雷格多次表态将退出007系列電影之後,關于007将由一名黑人男性或是由一名女性扮演的傳言就一直存在,但似乎沒有人想過會由一名黑人女性來出演。
米高梅曾經暗示過下一任邦德有可能會由湯姆·希德勒斯頓或伊德瑞斯·艾爾巴飾演(兩人都出演過《雷神》中的角色),在當時就引起了軒然大波。
不過,據報道,在即将于2020年上映的“邦德25”中,克雷格依然會出演邦德,邦德也依然是故事的主角,007系列的經典元素——追車、打鬥等也依然存在。
隻是,邦德與女性打交道的方式“或許需要改變了”。
或與#MeToo運動有關
在以往的007系列電影中,除了冷酷帥氣、機智勇敢的邦德外,另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就是“邦女郎”。
衆所周知,“X女郎”這一說法正是從007開始的。
隻要詹姆斯·邦德出現,必有美女相随。所以,曆任“邦女郎”無論種族國籍,個個都是風華絕代的頂級美人。
像什麼“黑珍珠”哈莉·貝瑞、“東方打星”楊紫瓊、“法蘭西玫瑰”蘇菲·瑪索、“意大利國寶”莫妮卡·貝魯奇等。

奧斯卡影後-哈莉·貝瑞

東方玫瑰-楊紫瓊

法蘭西之光-蘇菲·瑪索

意大利國寶-莫妮卡·貝魯奇
雖然這些超級美女給電影加了不少分,但也招緻了不少批評。
因為不管是作為邦德的幫手,還是作為“反派”,“邦女郎”的角色基本上還是“花瓶”,她們隻能作為邦德的“附屬品”而存在。
就連邦德的扮演者克雷格都曾表示,
邦德是個“孤獨、歧視女性又厭惡女性的人”。

2015,丹尼爾·克雷格,《幽靈黨》
據《每日郵報》報道,為了讓007系列電影與時俱進,片方已經邀請了BBC編劇Waller Bridge參與新電影的制作,她曾表示,“基于邦德對待女性的方式,目前已經有非常多地讨論——這個角色是否符合當下”。
前面透露007将由林奇出演的内部人士也表示,
“這部電影也需要成長、需要進步,最重要的是電影要學會正确對待女性”,
“電影要迎合年輕一代,邦德也要學會與#MeToo世界打交道”。
網民意見分化
美國《時代》雜志稱,
在2019年,詹姆斯·邦德的性别歧視、種族歧視以及對女性的忽視是無法讓人接受的,
林奇接任“007”對這個一直“困在”20世紀的電影系列而言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但是這種“巨大的進步”,卻讓社交媒體炸了鍋。
支持的一方對林奇作為史上首位黑人007、首位女性007表示祝賀,認為這是女性運動的進步。
還有網友表示,007隻是一個代号,詹姆斯·邦德依然是個男性角色,“不要再當一個假粉和種族主義者”。

你好,邦德女士
反對的一方則表示這是“007系列”的“終結”。

反對的觀點
有網友稱,“這是至今為止最奇怪的選擇——這與她是女性或是她的種族無關。這部電影已經被毀了”。
還有網友指責,“太多的政治正确和所謂的社會公正毀了這部佳作。一點也不好玩兒了”...
“不會再買票去看這部電影了”。

表示棄劇
英國《衛報》指出,
可以理解選擇一位黑人女性出演007,但這其實是不成熟的。
讓一位黑人女性取代此前大受歡迎的白人男性角色有點太過刻意。
……
盡管衆說紛纭,但是對于喜愛電影的人來說,
誰來扮演007其實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如何尊重黑人和女性演員。
隻要不刻意逢迎或故意貶低,
讓角色自然化,
她們也能成為受人尊敬、被人喜愛的英雄。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