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不用溜娃,難得的空閑,選擇到電影院陶冶一下粗鄙的情操,觀看了評分高達9.4分得《何以為家》,電影散場後,我還呆坐了好幾分鐘,還沒完全從電影中走出來。

      該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叫贊恩的12歲小男孩,起訴自己的父母,不該把他生下來,在沒有能力撫養和教育狀況下,就不應該不停的生育。贊恩用她瘦弱的肩膀,承擔了太多的生活艱辛,即便如此,他依然用他微薄的力量保護着他妹妹,在他未成年的妹妹被父母賣給商販為妻時,他憤怒的離家出走,此時的他遇到了一對沒有合法身份的母子,他們三人相互扶持,勉強度日,可命運并沒有就此眷顧這個可憐的孩子,沒有合法身份法人媽媽被收押了,贊恩隻能帶着不足兩歲的沒有血緣關系的弟弟繼續生活,沒有吃的、穿的、睡的,甚至連水都沒有,可即便如此,他依然沒有放棄,帶着弟弟賺錢,夢想着有一天能一起出國,過上幸福的生活,生活的殘酷,讓她不得不把弟弟賣給人販子,因為他已經沒有能力解決弟弟的溫飽……當他回到家裡,發現妹妹已經死了,憤怒的他拿起刺刀刺向他妹妹的丈夫,他因此進了監獄。

      被控訴的父母述說着自己的不易,述說着生活的不公,還不清的債務,無力撫養的孩子,蝼蟻般的生活,他們也改變不了,因為他們父母的父母也是這樣生活,這是他們不幸生活的傳承,他們酗酒、抽煙、犯罪……生活進入無盡的惡性循環。沒有合法身份的媽媽,為了照顧同樣沒有合法身份的兒子,過着東躲西藏的日子,可即便如此,她還是努力的呵護着他的兒子,努力的工作,小心而努力的維持着生活,可就算如此努力,生活也沒有給她選擇的機會,因為非法移民她被抓起來了,而她那不足兩歲的兒子隻能連同贊恩一起被遺棄在出租屋裡,聽天由命。這兩對父母,人生态度雖然不同,可一樣是底層的蝼蟻,沒有選擇生活的權利,隻能被動的接受着生活的安排,祈禱着幸福的來臨。是什麼讓她們沒有選擇的權利,戰争、制度、社會矛盾、愚昧……此時我特想感謝我的父母,在饑荒的年代裡,沒有抛棄我們兄妹7個,也特别想感謝改革開放,給我了幸福生活的開始,祖國的和平、強大,給了我們直起腰杆做人,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

      在主人公贊恩悲慘的人生裡,他始終保持着一顆溫暖的心,他在用他微薄的力量對抗着不幸的人生。給妹妹洗帶血的内褲,用他微薄的力量保護着她的妹妹;給弟弟打開窗戶,帶着弟弟看用鏡子折射的動畫片,并配音;在自顧不暇時依然沒有抛棄弟弟,帶着弟弟外出賺錢,期盼着有一天能帶着弟弟一起出國過上幸福的生活;最後因為無法解決溫飽及住宿,無奈隻能把弟弟賣個人販,祈求弟弟能有吃的……故事的結局為了安撫觀衆情緒,給了兩個彩蛋,一個是解決了贊恩的身份問題,一個是有人資助他們一家,他已經開始了他夢寐以求的求學生活。生活不是電影,不是所有的故事結局都是圓滿的,在我們不知道的地方,又有多少個贊恩,又有多少個不為人知的不幸故事,生活是很苦,也很不公,在泥塘裡摔倒了還可能會繼續摔倒,但不能因為會摔打,就永遠的躺在爛泥裡,接受着所有的不幸,不做任何的掙紮和努力,堅強的人,應該是想辦法站起來,走出去,而不是責怪我爸爸的爸爸的爸爸也是這樣的,這是上帝給我狗屎一樣的人生,我隻能接受。贊恩的可貴之處在于,生活雖然很不幸,可他在用她單薄的肩膀對抗着不幸的生活,努力不一定能改變,可不努力,就永遠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