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今遇見過一個對我影響很深的老師,于是我對所有有關于老師的贊頌或者批評的作品都懷有極大的興趣。

我看過好幾回《放牛班的春天》,馬修老師每次都能讓我的感慨覺得直擊心靈。影片通過莫翰奇通過看馬修老師的日記,回憶起了一個落魄的音樂家,在放棄了音樂之後來池塘畔底撫育院當代課老師,最終改變了他們這些學生的故事。

...

我今天又看了一遍, 比起馬修老師對莫翰奇的幫助,對同學們的各種包容和真誠,我更多關注的是貝比諾和馬修老師之間的情節。

馬修老師剛剛來到池塘畔底的時候,是一個冬天,灰蒙蒙的,到校門口的時候,有個小孩,抱着欄杆,他說自己在等星期六,他的父親星期六會來接他。

...


...

後來,馬修老師得知小孩的父親已經戰死,沒有辦法來接他,又可能因為貝比諾是最小的孩子,所以對他也多了些照顧。

與此不同的是,對于“天使面孔”的“魔鬼”莫翰奇,馬修老師總是用心得多。

我覺得首先是因為他的嗓音,作為一個音樂家的馬修老師,發現一副好嗓子,自然萬分欣喜

其次是馬修老師對于莫翰奇的單親母親的微妙的情感。這使得他真的對莫翰奇的态度有些不同于其他學生,有些用心過了頭,就像是他對公爵夫人說的那句“他是特例”。

...

但是,馬修老師對貝比諾的關懷,于我看來隻是對他的同情,而且,不多不少,剛巧知道,不深不淺,恰恰一點——

組建合唱團的時候,貝比諾不會唱,馬修老師就讓他坐在講台上,說是任命為助手。

由于看見貝比諾因為年紀小,吃飯的時候得交錢才讓吃,馬修老師安排他和自己一起吃,于是後來的畫面裡,就有貝比諾倒放着盤子喝湯得可愛畫面。

由于孟丹不讓沒交錢的貝比諾睡覺,馬修老師就去和像是瘋子一樣的孟丹理論,讓他不許靠近貝比諾。

...

我感覺馬修老師對于貝比諾和其他學生我都能明确的找出個因為所以,但是對莫翰奇卻不能。真的像是莫翰奇擁有者那副嗓子,就享受着馬修老師的關懷。有着天賦,所以成了馬修老師的特例。


一開始,我都沒覺得貝比諾和馬修老師之間的微妙關聯,我隻是單純的覺得,開頭迎接馬修老師的是貝比諾,最後他跟着馬修老師走,隻不過是為了前後呼應。

在看了很多遍之後,我發現一開始暮年的貝比諾帶着馬修老師的日記本來找莫翰奇的時候,莫翰奇已經不記得了馬修老師,但是貝比諾卻帶着他的日記本而來

當時我腦海裡就出現了一句話:“可能他是你的特例,但是我們是彼此的救贖啊。”

...


不僅開頭給我這樣的感覺,末尾也有——馬修老師走的時候,校長不允許他去和學生們告别,于是,學生們從教室扔出了許多紙飛機,通過這些紙飛機和老師告别,“有錯别字的是貝比諾的”當時看見這句,就發現當時,貝比諾還在教室。

...

可是馬修老師快要上車的時候,貝比諾卻追了出來,帶着他的小熊和一個小袋子,似乎就是他的全部家當,他問“你可以帶我走嗎?”

馬修老師沒有帶他走,他就一直可憐兮兮的站在那裡,看見車停了下來,他笑得狡黠。最終他和老師走了,可能他們一起生活,也有可能他們時常聯系,最終貝比諾才能擁有馬修老師的日記。

...

你是我的救贖,所以我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和你走

我知道我也會是你的救贖,所以我執着的等着你回心轉意停下車


“我在等星期六”“因為爸爸會來接我”

“馬修離開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