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麥大人

01

2016年10月,在金鷹獎頒獎典禮上,胡歌憑借在《琅琊榜》中飾演的梅長蘇,獲得最具人氣男演員獎。

當晚根據網友投票宣示,胡歌保持第一,而李雪健老師排名第二。

...

但在老藝術家面前,胡歌卻永遠是謙卑與尊敬的。走上舞台深深鞠躬後,他特意走到李老師面前,低下身體和他握手,并附在耳邊說了四個字:受之有愧。

接着,繼續發表獲獎感言:

“我有很多機會可以在生活中,看到一個真正的演員應該是什麼樣子。昨天我非常有幸地跟李雪健老師乘同一班飛機來到長沙,李老師德高望重,這麼高的年齡,他隻帶了一個随行人員,我很慚愧,我帶了三個。”

...

說到李雪健老師,的确無愧“德高望重”這四字美譽,他與陳道明老師差不多同齡,演技也在伯仲之間,兩個堪稱德藝雙馨的藝術家典範。

李雪健一生叱咤演藝圈,幾乎沒有绯聞,更沒負面報道,給人留下的是一個又一個經典熒屏形象。

他是《渴望》裡老實本分的宋大成;

...

他也是電影《焦裕祿》中鞠躬盡瘁的人民好幹部焦裕祿;

...

他更是《水浒傳》裡忠肝義膽的“及時雨”宋江。

...

這個被稱為中國“最貴的演員”,出道40餘年,一共斬獲33個影帝,一生隻拍過一個廣告。

李雪健是中國唯一的大滿貫演員,拿過戲劇最高獎梅花獎,電影上最高獎金雞獎百花獎、華表獎、百合獎、金馬獎,電視上拿過金鷹獎、飛天獎、國劇盛典獎、導演協會獎,幾乎囊括了影視圈所有重量級的獎項。

他也是國内最純粹的演員,曾直言自己不會說話,想表達的都在自己塑造的角色裡,這是對藝術和人格的最高禮贊。

...

流量和顔值終将逝去,隻有作品生生不息。


02

1954年,李雪健出生在山東農村,當時正好是大雪紛飛時節,于是父母給他取名李雪見,後來看他體弱多病,便改名為“雪健”,希望他健康地活下去。

11歲那年,随父母遷到貴州支援三線建設,他的人生也因此而改變。

數年後,李雪健加入部隊文工團,做了一名文藝兵,憑着出色的表現,他正式成為一名演員。

2014年做客《藝術人生》時他回憶說,剛開始都是一些跑龍套的角色,自己扮演的第一個角色,是在話劇《陳毅出山》裡飾演“匪兵乙”。

...

彼時有跑龍套“三人組”,其他兩位是濮存昕扮演地主,王學圻扮演一個新四軍軍官。

為了讓導演和觀衆看到自己的努力,他們三人相互較上了勁,各出奇招。

濮存昕給自己貼上了一個金牙,李雪健則用海綿做了痦子貼在臉上,而王學圻一看不能在外形上下功夫,于是就在演技上突破,被擊斃時多撐了幾下才死去。

...

正是靠着這種追求極緻的工匠精神,如今三位老師都成為鼎鼎大名的老藝術家。

之後,李雪健出演了話劇《九.一三事件》,再次憑借其高超的演技,獲得了中國戲劇最高獎“梅花獎”。

而1990年的電視劇《渴望》,他通過塑造“宋大成”這個角色一炮而紅,出現了“舉國皆哀劉慧芳,舉國皆罵王滬生,萬衆皆歎宋大成”的現象。

...

随後經典代表作《焦裕祿》上映,這讓李雪健摘得金雞獎和百花獎雙料影帝。

在頒獎會上他說:“苦和累,都讓一個好人焦裕祿受了;名和利,都讓一個傻小子李雪健得了!”

話音剛落,掌聲雷動,足見李雪健的赤子情懷。

...

其實在《焦裕祿》拍攝前,李雪健曾去拜訪過焦裕祿的妻子,沒料到對方見到他就直搖頭:

“不像,不像,這哪裡是老焦的樣子,人長得太胖。”

李雪健一聽急了,為了符合人物形象,他連吃三個月大白菜減肥,硬生生減了20多斤。

憑着自己的用心诠釋,一個感天動地、可歌可泣的焦裕祿被他演活了,焦老太太感動地對他說:“雪健這孩子,也真難為他了。”

而在96版的《水浒傳》裡,他飾演的宋江更是出神入化,成為不可超越的經典角色。

...

此後,李雪健還在電影《荊轲刺秦王》、《楊善洲》、《少帥》、《嘿!老頭》等作品裡,塑造了許多精品佳作。

...

從配角到主角,從無名到有名,他一步步成長為中國最好的男演員,但有一點始終沒變,就是對演戲的敬業精神。


03

明天和意外,你永遠不知道哪一個先來,唯有活在當下,珍惜你還擁有的每一天。

就在李雪健事業繼續高歌猛進的時候,命運跟他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

2001年11月,在拍攝電視劇《中國軌道》時,他突然發現自己脖子上長了一個小疙瘩,嗓子很難受,沒想到幾天後他便咳了血。

...

愛戲如命的他,并沒有去醫院治療,而是帶上消炎藥繼續拍戲。

随知一個月後疙瘩越長越大,妻子于海丹急着帶他去醫院檢查,最終被确診為鼻咽癌,必須馬上治療,不能耽擱。

但為了不影響作品拍攝進度,李雪健讓妻子上午開車去醫院做化療,下午再趕到拍攝現場拍戲。

連制片人伍獻軍都哽咽地說

“那時拍攝現場,李雪健在認真地拍戲,工作人員在一邊默默地流淚。

在拍最後一場戲時,當時他說話已經非常困難,但他卻一氣呵成說完一大段台詞,在場的劇組人員無不聽得熱淚盈眶。”

醫院為了考慮李雪健的病情和今後可能出現的後遺症,沒有實施切除手術,而是采用傳統化療方法。

...

而整個化療過程,真是一個生不如死的曆程,需要平躺着幾小時不能動,連一口水都咽不下,一活動就頭暈,嘔吐不止,後來他回憶這段經曆時說:

“就像你要吃魚,服務員把一條活魚狠狠摔在地上,那魚可能沒死,但内髒肯定被摔爛了。我就是那條被摔爛了内髒的魚,簡直生不如死。”

有時難受得他甚至想放棄生命,覺得活着太難受了,死了反而一了百了。老朋友田壯壯得知他的悲觀情緒後,毫不客氣地寫信痛罵了他。

“我們都知道你很痛苦,這是我們健康人理解不了的痛苦,可以想象很難,可再難,有我們創業的時候難嗎?

創業的那個階段,那個過程那麼長,不比你現在難得多嗎?那個時候都過來了,現在你怎麼就過不去了?你缺少了人起碼的精氣神兒!”

...

正是這通醍醐灌頂的斥責,讓李雪健一下子清醒了過來,内心重新燃起了求生的欲望,積極地配合醫生的治療方案。

一年之後,他竟奇迹般地痊愈,重新回歸熒屏,為什麼會康複地這麼快?

李雪健後來總結說,聽妻子的話,能吃能睡,想方設法找樂子盡量讓自己開心起來。

而大病初愈後的他,對人生的價值也有了新的領悟:

“生病是老天對我的愛,我為此反思了兩年,這也讓我對自己的事業,甚至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完美的人生是不可能有的,但人隻要活着,就是美麗的。

有了這段經曆,會更加珍惜生命,不光是珍惜自己的,也包括愛人、朋友的。更珍惜情感,珍惜人生的每一次機會,珍惜生活的每一天。”

...

同時指出,不論是老年病還是癌症,擺正心态去看待,把疾病當朋友,病痛就自然不會傷害我們!

每個人都需要學會反思,就像李雪健所說,生病不一定完全是壞事,它是老天對我們生活方式的一種警告,讓我們更懂得珍惜什麼才是最珍貴的,如何去過好餘下的每一天。


04

相對于在事業上取得的光輝成就,李雪健的愛情就顯得有些平淡,但卻是一生一世一雙人的愛戀。

妻子于海蘭比李雪健小三歲,兩人結識于空政話劇團。當他還在團裡跑龍套時,對方已出演女主角了。

...

于海丹是那種見一面就讓人過目不忘的漂亮姑娘,而且出身知識分子家庭,姑姑是著名表演藝術家于蘭,表哥是著名導演田壯壯。

1982年,他們共同合作了電視劇《夏天的經曆》,于海丹擔任女主角,李雪健是配角,那時他對她一見傾心,隻是礙于身份懸殊,遲遲沒有表白。

後來還是于海蘭主動請他去看電影,結果電影一結束兩人就在一起了。他當時想到,自己好歹是大老爺們,人家都這麼主動了,自己再扭扭捏捏也不像話。

1983年8月,李雪健和于海丹舉行了簡單的婚禮,兩年後兒子李亘出生。

為了讓丈夫一心一意拍戲,于海丹在家相夫教子,同時在家認真地與丈夫對戲,她不僅是個賢内助,也是工作上的好幫手。

...

而在李雪健患癌後,她當天下午就飛回北京,與教授研究治療方案。

最終陪着老公一邊治療,一邊陪着他演戲,正是在醫生的精心治療和妻子的悉心照料下,李雪健才得以康複出院。

那段時間,于海丹也是無比難受,總是一個人偷偷地哭,她曾表示:“我願意用我的生命,去換取雪健的生命。”

後來,李雪健在各種場合講到:“這些年我的身體好,轉完全歸功于我媳婦,她是我的大恩人,如果沒有她的強大支撐,我可能戰勝不了病魔。”

在與死亡擦肩而過後,李雪健更加明白了家庭的意義:

“兩個老人白發蒼蒼,一起過馬路時你看左邊,我看右邊,你看前頭,我看後頭,互相攙扶着就過去了。”

...

都說少年夫妻老來伴,老來情比少時濃,情珍惜那個陪你到白頭到老的人。

而在一次采訪裡,李雪健被問到最大的願望是什麼?

他毫不猶豫地答道:“有機會,我想和于海丹合作拍一部片子。”

而在他身旁的妻子默契地說:“要演一對夫妻。”

愛情是什麼?

...

還是張愛玲在《半生緣》裡說的好:“也許愛不是熱情,也不是懷念,不過是歲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愛不隻是物質,愛更是感情,愛是生活,愛是陪伴。

05

對于演員這個職業,李雪健有着深刻地認識:“我是綠葉,就是離紅花最近的綠葉。我是演員,拍戲就是我的人生。”

的确,作為中國演藝界的一面旗幟,李雪健塑造過帝王将相,也诠釋過黎民百姓,他一直在表演的世界裡踽踽獨行,成為年輕演員的标杆。

...

正如胡歌的評語:“他敬重藝術,敬重觀衆,敬重生命。”

隻有對演員這份職業懷有敬畏之心的人,才能在藝術領域獲得無窮的力量,煥發出勃勃生命力。

但同時,李雪健老師也表現出對行業現狀的憂慮,現在沒有藝術圈,隻有娛樂圈。

...

“我沒有能力去改變這個環境,但我可以管好自我,盡量不給這個演員職業加污點,這也是一種責任。”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管理好自己就是偉大。

衷心祝願德藝雙馨的李雪健老師,身體康泰,生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