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說他們有一點擔心的時候,他們其實非常擔心;
而他們說不隻是有一點擔心的時,他們已經走投無路了。”
——《愛爾蘭人》

圖片發自簡書App
從第一個接近兩分鐘的長鏡頭,白發蒼蒼,面無表情的羅伯特·德尼羅,左手戴着一個金戒指出現,到第一個轉場,對應并用畫面解釋“親自給房子刷油漆”這句台詞,馬丁·斯科塞斯就展現出了他老道的電影功力。
在屏幕前度過了三個半小時的旅程之後,一種莫名的傷感會忽然彌漫,也許是出于對角色的同情與共鳴,也許是出于對“新好萊塢電影”風光不再的感慨,總之,《愛爾蘭人》是一部看完讓人心情久久不能平複的作品。
是的,都“9012年”了,竟然還能看到這樣的老派黑幫片。
影片改編自小說《聽說你刷房子了》,看到血濺在牆上的時候,“刷房子”的含義不言而喻。羅伯特·德尼羅扮演的Frank Sheeran因為常年“刷房子”,在老年的時候接受着良心的審判。
那一閃而過的殺人畫面,正是他内心最放不下的事情,也是全片的一個高潮點。

“刷房子”
50年代:從工人到殺手
經過老年Frank叙述回中年Frank,中年Frank回憶起壯年Frank的“雙重閃回”,《愛爾蘭人》的故事算是正式開始。
從美國陸軍退伍之後,Frank當了卡車司機,生活勉強度日。直到遇見了黑幫老大Russell Bufalino。
息影9年的喬·佩西還是那個演什麼像什麼的喬·佩西,Russell在他的演繹下有種不露聲色的領袖氣質。根據Frank的叙述,Russell人脈極廣,幾乎沒什麼他不能擺平的事,簡直就是另一個版本的“教父”。

Russell
在Russell的提攜下,Frank慢慢接到了一些“小任務”,變成了黑幫成員。
他有機會賺更多的錢,同時也要承擔更大的風險。
第一個轉折點,Frank首次執行“刷房子”任務。從此他的生活徹底改變了,他從一個模範工人,變成了一個冷血殺手。
Frank似乎對此沒有太大的心态轉變,可能是戰争時期就已經殺過太多的人了,麻木了,隻要不被警察抓着,他的日子還是一如既往地過着。
阿爾·帕西諾的出現宣告了第二幕的開始,同時政界的故事線切入,電影的史詩感開始湧現。

圖片發自簡書App
阿爾·帕西諾強大的戲劇功力把Jimmy Hoffa這個曆史人物演得有聲有色,一個狂放、偏執的美國工會領袖給故事帶來了更強烈的矛盾。
首先是和羅伯特·肯尼迪的政治鬥争,然後是工會内部的争端,把Jimmy單獨拿出來,都足夠拍成另一部蕩氣回腸的大片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阿爾·帕西諾的Jimmy Hoffa有着理想主義者的色彩,他把工會視為自己的生命,他為此而抗争,哪怕對手是黑幫和權貴,甚至是自己的好友。
當Russell和Frank不得不出手阻止Jimmy的時候,電影的兩條叙事線彙合,全片來到了一個最高的高潮點。

圖片發自簡書App
1975年:忠義兩難全
《愛爾蘭人》融入了許多著名的曆史事件,肯尼迪遇刺,古巴導彈危機,水門事件,劇本删繁就簡,隻選擇着重講美國工會領袖Jimmy Hoffa失蹤的懸案。
老年Frank開頭所說“在這件事當中一切都以那場婚禮為由頭”中的“這件事”正是指Jimmy Hoffa的神秘失蹤案。
這件事也貫穿了全片。

圖片發自簡書App
故事背景雖然宏大,但劇情其實非常簡單,是關于三個男人的。
Russell提拔了Frank,并讓他到Jimmy那裡幫忙。Frank和Jimmy成了好兄弟,但Jimmy最終和Russell的利益集團反目,Frank必須在恩師和好友中間做出殘酷抉擇。
在50年代故事線一直講到1975年之後,三位主角的關系開始變得危險而瘋狂。

圖片發自簡書App
Jimmy和Frank的情誼是《愛爾蘭人》的關鍵點。
如果他們倆隻是普通的老闆下屬關系,那整部片子的基調都要改變。
正因為和Jimmy有着很深的交情,Frank才能從麻木的“刷房子”工作中得到了某種醒悟。以前他可以不用做太多的心理建設,可是面對Jimmy就不行了。
第二個轉折點到高潮部分,是全片最為“艱難”的部分。
什麼叫“自古忠義兩難全”,羅伯特·德尼羅用演技寫了出來。

圖片發自簡書App
Jimmy的“失蹤”對Frank影響深遠,一個冷血殺手品嘗到了人性的味道。
而等待他的,是時代浪潮的更替,是良心道德的譴責,更是無盡孤獨的折磨。

圖片發自簡書App
90年代:暮年之殇
和電影一樣,現實中的Frank Sheeran也從未向家人提起過他的黑幫往事,直到他生命的最後一段時光。
可能是為了讓自己可怕的罪行得到某種程度的赦免,他選擇在生命的最後五年向前檢察官和犯罪作家查爾斯·布蘭特披露自己的過去,其中就包括肯尼迪遇刺和Jimmy Hoffa失蹤兩宗曆史懸案。
查爾斯·布蘭特把Frank的故事寫成了紀實文學小說《聽說你刷房子了》。在閱讀了手稿6周後,Frank于2003年去世,享年83歲。小說最終在2004年出版。

圖片發自簡書App
馬丁·斯科塞斯很快買下了改編版權,并最早在2010年9月傳出項目消息。隻不過他一直拿不到投資,華納、派拉蒙都不願意給“過時的黑幫片”高達1億的成本。直到Netflix慷慨解囊,并且還願意給出“減齡特效”的費用,初步估計成本1.6億,我們才看到了如今的《愛爾蘭人》。

導演 馬丁·斯科塞斯
電影中晚年Frank為自己買下了棺材,住進了老人院,預計他已經走到了生命的最後極限。但他還是沒有向任何人傾吐憋在内心的往事,所以老年Frank應該是處在90年代。
那時候,年輕人已經不認識誰是Jimmy Hoffa,奪走黑幫成員生命的不再是子彈和利刃,而是生老病死。
Frank卻還活在自己的那個時代,黑幫江湖的刀光劍影,還在他的内心遊蕩,以至于在聽說有人去世的時候,他還下意識地說,“誰幹的。”
他覺得“刷房子”是為了保護家人,然而蒙在鼓裡的家人隻覺得他的保護毫無必要,根本無法理解他。
家人們離開了他,兄弟們一個個離開了人世,徒留下病痛,孤獨,還有罪惡的殘影。他不得不找神父告解,試圖實現最後的自我救贖。
也許連神父也沒有辦法幫助他,他最後才找到了查爾斯·布蘭特,把自己的黑幫往事盡數傾吐。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不要關上門,我不喜歡那樣。要留一條縫。”
Frank從門縫中看着外面變幻的時代,我們從門縫中看着他滄桑落寞的身影。
這大概就是最好的告别。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