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大家聊了82屆奧斯卡提名影片《無恥混蛋》,有很多親們問我那屆的最佳影片頒給了哪部影片?正好沒有決定今天要看哪部影片,那就索性翻出來又把這部影片又重溫了一遍。依舊沒有驚喜,在我看來它遠不及昆汀的《無恥混蛋》。接下來就跟大家聊聊這部相信很多親們會覺得非常陌生的榮獲了第82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等六大獎項的戰争片《拆彈部隊》。

...

藝術真的無國界嗎?必須承認,有一部分、在有些時候應該算是的,但電影這種藝術形式絕對不包括在其中。就在《拆彈部隊》擊敗《阿凡達》獨攬六項大獎,成為82屆奧斯卡最大赢家的時候,這個結論再一次被徹頭徹尾的印證,也再一次讓我們清醒,奧斯卡是美國人辦的,它是隻屬于美國人的奧斯卡……

...

在我看來,《拆彈部隊》與其說是一部電影,倒不如說更像是一部由道地的美國人,在戰後的伊拉克,以其自身視角,用DV所拍攝的一部記錄短片。因為作為電影,它顯得過于簡陋。沒有震懾人心的特效,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沒有大段的對手戲交流,甚至開口說話的演員都寥寥可數,整片看下來更像是James一個人的戰鬥……就是這樣一部小成本制作,卻打敗了所有對手,捧得衆多小金人,我想隻有一點可以解釋,它更符合美國人的胃口。

...

《拆彈部隊》滿足了衆多美國人個人英雄主義及嚴重自我膨脹的救世主心态;它盡顯了美國大兵濟世救人的無畏與神勇;而與此同時,它也掩蓋了他們還是導緻這場悲劇的元兇和劊子手。這就注定此片絕對不會成為無國界的大衆電影,不會被多數人所接受。國家曆史文化、社會環境及政治立場的諸多不同,注定其隻能成為美國人看得懂會買單的電影。

...

對于一貫擅長拍攝男性題材的女導演Kathryn Bigelow,很好奇她拍攝該片的初衷到底是什麼?有人說是想通過此片傳遞反戰情緒,也有人說是對美國軍事主義的一次歌功頌德。而在我認為:她無意去評論戰争,隻是用她所能感知的視角,去記錄駐伊美軍的一段狀态而已。正如影片開篇時的一段文字:戰争就像毒品,會使人上瘾。好不不好,留給觀影的人自己評判。

...

憑借此片,Kathryn Bigelow成為了奧斯卡首位最佳女性導演。但平心而論,《拆彈部隊》無論從藝術表現還是技術層面與其他提名影片相比,都不占絲毫優勢,Kathryn Bigelow并未赢在導演功力上,總叫人有種勝之不武的感覺。如果你沒有時間,此片着實可以忽略過去。如果你隻有看一部片的時間,建議在其他幾部提名影片中随便找一部來看,都比觀看此片有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