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在美國文學課上看過的一個電影,近期又重溫了一遍,雖然看過了,但是當再一次重溫的時候依舊會覺得心酸和感慨。

這個電影是根據美國作家菲茨傑拉德的小說改編,小說的背景是美國剛結束一戰,積累了大量的資金,工業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整個國家經濟蓬勃,我們稱這個時代是“爵士時代”,也叫“迷惘的一代”。

而這部小說也成為菲茨傑拉德的重要代表作,也是他的生活寫照,更是當時美國的寫照。

...

夢的開始

電影的一個巧妙之處在于并不是以主人公蓋茨比的故事由此展開,而是以次要任務尼克作為叙述人也是一個旁觀者,進行故事的展開。故事的開始是大學畢業生、一戰老兵尼克從中西部來到紐約,賣債券生活。他租了一間小屋,與蓋茨比為鄰。

蓋茨比是一個年輕、神秘的百萬富翁,經常舉辦豪華宴會,卻很少出頭露面。夏季的一天,尼克收到蓋茨比宴會的邀請函。他終于見到蓋茨比,發現蓋茨比竟然在戰争中與他同在一個師服役。

并且知道了蓋茨比年輕的時候曾經是一個少校軍官,而且和黛西墜入愛河,但因為他要去參軍,黛西最終嫁給了湯姆。

複員後,他賺了很多錢,在黛西家對面買下了豪宅,希望“再續前緣”。蓋茨比奢華的生活方式與放蕩的狂歡會不過是為了吸引黛西,讓她回心轉意。

...

...

夢的“實現”

黛西的丈夫湯姆在外有自己的情婦,黛西的生活并不像表面的那麼幸福,尼克在和蓋茨比的交往中,被他吸引,便開始幫助蓋茨比和黛西相見。

在尴尬的見面之後,蓋茨比和黛西重溫舊情。黛西和蓋茨比一起度過了一段快樂的時光,蓋茨比以為自己的夢要實現了。但湯姆很快對此産生懷疑。

在飯局上,黛西對蓋茨比言辭甜蜜,毫不掩飾,湯姆的懷疑得到了證實。雖然湯姆自己也有情婦,但他還是對妻子的出軌倍感憤怒。

在和蓋茨比的對峙中,湯姆諷刺蓋茨比終究不是上流社會的人,骨子裡流淌着的血和他們不一樣,并說出蓋茨比的金錢來自于販賣私酒和非法交易,重要惹怒了蓋茨比。

紳士風度不複存在,他隻想留給黛西自己最好的一面。卻不知道黛西自要嫁給湯姆的時候便已經變了,黛西離去。

 

...

夢的破滅

在黛西回去的路上,黛茜因情緒激動,開着蓋茨比的車子在歸途中将湯姆的情婦撞死了。出事後她匆忙駕車逃走。

蓋茨比聽說是黛西撞死了人,為了黛西想替她頂罪,湯姆卻誤導情婦的丈夫,讓他誤以為蓋茨比是兇手,最後蓋茨比死在了情婦丈夫的槍下,死之前他聽到了電話,滿心期待的以為是黛西,卻不知道黛西和湯姆已經踏上了歐洲遊玩的旅途。

  你是我遙不可及的夢,我願付出一生追求的夢

電影中出現了幾次燈塔的綠光,黛西就是蓋茨比心中的夢,仿佛觸手可及,卻終究是遙不可及,縱使他在商業面前多冷靜多聰明,但是對于愛情,他像一個單純的孩子,執着的讓人覺得心疼。

他一直以為黛西隻是因為物質才會嫁給湯姆,卻不知道,黛西不再是以前的女孩,冷酷物質的可怕。

蓋茨比把自己的溫柔都給了黛西,他的死亡是他夢的結束,可能對他來說,這樣才真的算是永恒,他最後也不知道他最愛的女孩是如此無情,保留着最美的念想,怕這才真的算他的永恒。

這并不是蓋茨比的悲哀,更多的是這個時代的悲哀,這是一個物欲橫流的時代,一個空虛的時代,享樂主義的盛行,扭曲了人性,隻有對金錢的話渴望,這是一個沒有前途的夢,沒有溫情,預示着美國夢的幻滅,一切終究是泡沫。

而蓋茨比這類的人算是這個時代的一個異類,一個讓人心酸的角色,也是唯一讓人感到溫情的角色。 

...

保持本心,努力前行

蓋茨比的純真的愛情,讓人們相信愛情,他對愛的執着,他對愛的負責,雖然他最後的結果并不是完美的,但是對他來說何嘗不是一種解脫,如果真的在一起了,可能會面臨更多的問題。

悲哀的是他沒有遇到他的良人,在那個物質的社會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像他一樣保持本心。

其實這種現象在當今的社會也很常見,有一部分的人熱衷于權力,金錢,名氣的追逐,在這個漩渦裡逐漸的迷失方向,你可以有自己的夢想,去努力的實現自己的夢想,但是夢想不要脫離現實,不要過于虛幻,對于那種本就不現實的夢想,終究會和泡沫一樣,一碰就破。

有許多人總是不斷得聽别人對于自己得評價,跟着别人的腳步,成為他們的跟從者,尾随者,總是看到很多人因為某一件事情上不斷争吵,各個社交平台,你一言我一語,最後都是牆倒衆人推,其實你有時候看看想一想,人們都贊同的真的好嗎,人們痘抨擊的真的就是錯誤的嘛。

為什麼我們不能有自己得想法,跟着自己的本心,有一個辨别是非得的心。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一切不符合客觀規律的東西,終究不能長久。願每一個努力的人都可以保持自己得本心,不斷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