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表面看起來很平常,并無什麼特别之處。其實,真實情況并非看起來的那麼簡單。
往往這就是我們作為普通人,遇到這類事情之後,為什麼經常會被事情的表像所蒙蔽而做出錯誤的判斷,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回到劇情,魏璎珞雖然曆盡千辛萬苦,找到了侮辱姐姐的真兇。
但在和親王弘晝和她爹的威逼利誘下,不得不暫時同意和解,不再追究此事。
可她終究還是沒有過得了自己那一關,她沒辦法超脫曾經的執念,殺人者必死沒有人能夠例外!
尤其是她看到弘晝那種高高在上,滿臉輕蔑的神情,使她更加堅定要置弘晝于死地,給她姐姐報仇。
計劃開始,先是找機會接近色誘,然後再制作曼陀羅葉迷香,趁着給郭太妃送奠儀的時候,引弘晝上鈎。
計劃雖然好卻還是失敗了,在計劃險些敗露的情況下,一計不成又把弘晝反咬一口,一口咬定弘晝對她欲行不軌。
因此案涉及皇親貴胄,必然由皇帝親自審理此案。
就在皇帝審問魏璎珞的時候,魏璎珞不滿皇帝對弘晝的袒護,故意出言激怒皇帝,千鈞一發之際,皇後硬闖大殿。
态度異常堅決,願意以性命擔保魏璎珞沒有說謊,還要把魏璎珞毫發無傷的帶走。
這時候乾隆皇帝說了一句看是平常實際卻讓人細思極恐的話:她是涉案之人。

這句話的看似平常,其實分量極重。
我們來展開分析一下,皇帝審理的這個案子一共兩個當事人,一個是宗親貴胄皇帝的親兄弟和親王;
一個是皇後長春宮的一個宮女。且不管這件事誰對誰錯,弘晝作為堂堂一個親王,他的言行舉止,可不單單代表他自己,他代表的可是皇家的體面,大清的體統!
一個親王私闖宮禁對一個宮女欲行不軌,這在皇家是一件極不光彩的醜事,會讓皇室蒙羞。
這是皇帝所不能接受的,解決這件事最好的方式就是,讓這件事情不成立。殺了魏璎珞,并且栽贓魏璎珞勾引和親王。
這樣一來事情就容易解決多了。皇帝想殺一個人比捏死一隻螞蟻都容易,且殺人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種。
可以正大光明的下一道口谕賜死魏璎珞;也可以悄悄找人把她弄死,然後說魏璎珞畏罪自殺;
還可以把魏璎珞送到慎刑司以勾引親王的罪名杖斃。後果是不是很嚴重?

到此處基本就能明白為什麼富察皇後,在明知魏璎珞撒謊的情況下,還要執意為她以性命擔保,強行把她帶走的真正原因了吧。
此時的魏璎珞已經不僅僅是她自己,她還代表着長春宮!
如果皇帝為了平息弘晝給皇家帶來的不良影響,以勾引親王的罪名處決了魏璎珞,那第一個難堪的就是富察皇後。
到時後宮的輿論肯定是這樣的:連你自己身邊的人你都管不好,你憑什麼作六宮之主?有什麼資格做皇後?
如果皇後出事,朝野必定震 動,其後果不堪設想!
你以為皇帝為什麼能這麼輕易的放走魏璎珞?是魏璎珞的巧言善辯,機智勇猛勝利了嗎?非也,皇帝考慮的大局,是長遠的利益!
他必須在他弟弟和她媳婦之間做出選擇。如果和親王欲行不軌的,是其他任何一個宮的宮女,恐怕早就人頭落地了。
這分明就是一場不同利益格局之見的紛争,而不是靠某個人聰明才智。
2018-10-01 原創作品
江郎才盡 必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