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參加了一場觀影交流會。”

“收獲呢?”

“兩件T恤。”

玩笑歸玩笑,既然提到收獲,我想重新組織一下語言,回答這個問題。

電影叫做《秋田》,聽起來像條犬。英文名The Fall可能更好理解,fall意味秋天,也是下落。影名已經高度概括了影片,講述一個中年男人的生活。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如果人的一生可以分為四季,20年為一季,那麼四五十歲就是秋季。秋季本來是收獲的季節,看起來也的确頗有碩果。可以算得上中産階級的老林,有着自己的小公司,妻子出國,兒子也高考完去往美國留學,甚至還有自己的小情人。

但是他苦笑,這都是什麼莫名其妙的花,結的什麼莫名其妙的果。這個階段的自己,困頓與無奈也都自己才知道。

像錫蘭的電影一樣,《秋田》很沉靜。但是沉靜下面暗流湧動。公司的訂單追不回款項,得力幹将辭職回家,妻兒都離開他奔往異國,連情人也決定嫁人,他不願移民團圓,因為不想活了大半輩子,還努力去做别人家的人。

他是個老油條,多年的生活和生意将他打磨的很世故,未說完的話已經不必說,他知道結局已經定下,而自己沒有生氣的資格。

他也有自己的茫然和無奈。無論到哪個人生階段,人都是第一次經曆。第一次做人,第一次做爸爸,第一次做老闆,第一次來到中年。我們沒辦法要求人到了哪個階段,就應該怎麼樣,畢竟這對于我們來講,都是陌生的階段,沒法重來,也沒法預知。

所以他無法靈巧的玩轉自己的中年,雖然自己看起來小有成就。每天出門都一遍遍确認東西帶好了沒,走出去再回來确定門關好了沒,每天晚上都要坐在沙發上喝點酒才能睡去。有點機械,又有點笨拙。

影片最大的特點是真誠,而真誠才是最好的。你不能強求老林有着完美的人設,就像你也不會強求自己事事都能做得好。

可能我還小,按照人生四季說法,才剛剛進入夏季不久,剛從一粒幼小的種子成長為一棵生機勃勃的大樹,但将來會開什麼花,結什麼果還未可知。所以也不能深刻的體會到下個階段的人生經曆。年齡是其一,另外性别不同也讓人無法太感同身受。

但是即使這樣,作為第三人安靜的立于影像外觀看,仍然覺得,在中國,這樣一個中年男人的生活刻畫的很真實,而且那些老林身上的孤獨感若隐若現的感染着你。

這種感覺,就像看《百年孤獨》時,可能對魔幻複雜的劇情無法有很深的體會,但是那漫長歲月裡的人的生活繁衍,透出的濃重的孤獨感卻顯得真實又深沉。孤獨感這種感受,大概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東西。

回到開頭,說看完的收獲。

好像也沒什麼收獲。可能它太真實,不像是演出來的影像,隻是沉悶的中年生活裡的一地雞毛。但人生可能就是這樣,如張愛玲所說,像是爬滿了虱子的華麗的袍。

也許再過二十年,再回頭看這部電影,會有不一樣的心境和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