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這部劇,我想寫的不是機組人員和乘客之間的責任與信任,而是所有人為了能夠活下來所做出的努力。


這努力是由多方面的情節構成,有不同的角色擔當所演繹出來的。


  接下來,就讓我來具體分析:


...

1、  首先表現出強烈求生欲的必定是乘客,也就是那次強烈颠簸後起身沖向駕駛艙的男人,他是整個恐懼死亡的引爆點。他的狂躁、不安,其實是故事前篇表現出來的異常冷靜的反差。隻有這樣的對比,才更能讓我們感受到,人們面臨死亡所做的抗争。他說着“害怕回不了家,我不想死,我要回去見我的孩子……”每一字每一句,透露出來的是對死亡的恐懼,也是對生存的渴望。

  這就是他為了能活下去所做出的嘗試,他想用憤怒去壓抑心底的恐懼。

...

  在這裡,讓我又想到了《局外人》裡默所爾被囚禁在牢房裡,對自由的渴望一般。他渴望撫摸瑪麗的身體,而犯罪就意味着他将永遠都無法再觸摸到瑪麗,也就是失去作為自由人的權利。


在這種情況下,

這個男人是否能活下去的自由已經被自然所剝奪,又或者說他的生命其實就是在于機長是如何操作飛機。


  除了這個男人,還有那對夫婦關于想回去的對話。“我想回家了,我們可不可以回去?”“你坐飛機是坐車呀,踩下刹車就能掉頭嗎?”這其實也在預兆着,乘客的命運已經掌握在了機長手中,他們除了配合乘務人員的指令,别無選擇。

  這正如男姐所說的:“就算把飛機給您,您會開嗎?您這樣根本回不了家,還會害了全機艙的人!你要相信我們的機長。”這也是很直白的告訴乘客們,除了相信機長,相信乘務人員,配合工作,真的沒有任何辦法。

  影片穿插的祈禱,祝願,其實都是在做無聲地默哀:希望幸運之神站在生命這邊。


...

2、機組人員強烈的職業操守,即使處于生死之間仍能鎮定自若的指揮乘客做出相應的自救措施。在乘客有激烈情緒時,能用自己的情感和素養去安撫乘客恐懼的心情。

  當那名男子在制造恐慌時,男姐由衷地說着:


“請相信我們,我們受過專業的訓練。”

“從飛行員到乘務員,我們每個人都經曆了日複一日的訓練,就是為了能保證大家的安全,這也是我們這些人為什麼在這架飛機上的意義。”

“我們需要你們的信任!需要你們的配合!需要你們給我們信心!”

“我們也是兒子、女兒、爸爸、媽媽,我們的家人也在等着我們,我們會一起回去。”


  飛行員、乘務員也都是人,他們心裡也會有恐懼和害怕,但是面對責任面前,他們首先選擇的是安撫乘客的情緒。就像因為缺氧而暈倒的五号,控制艙裡飛出去的那位飛行員,他們都用事實證明了——當意外來臨時,工作人員永遠是沖在最前面的。

  而機長,也是在一些系列的心理與身體的抗争中,秉持着一定要帶領全部乘客安全回家的信念駕駛着飛機。


...

  上百人的性命都牢牢地握在了機長的手中。

  最後,全機組工作人員用自己過硬的職業素養,帶領了全艙119名乘客安全着陸。


...

3、一架飛機,幾百人,就是幾百個家庭,這牽動的也是各個崗位上,上千位工作人員。從飛機起飛前的例行檢查,到飛機飛行過程中的實時彙報,再到失事意外的各種援助,都展現了衆志成城的拯救生命!


軍方的停止演習、成都的靜默等待、機場的騰出航道、站台的不斷呼叫、醫護消防的随時待命、普通民衆的真切關心……在許多的細節裡,都展示着所有人對這架飛機的深切關心,對這些生命的崇高敬畏。


...

...

...

...

...

在最後,我由衷地向那些為他人性命而不畏犧牲的人們,緻以崇高的敬意!

是你們,用最美的逆行背影,告訴我們:别怕,有我們!

一如當下為制止疫情蔓延的白衣天使,人民子弟兵,實地記者,科研人員……是你們用生命,為我們修築起一座安全的城牆。

謹以此文,獻給所有在第一戰場抗戰的每一位勇士,你們幸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