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看《海上鋼琴師》了。記得第一次是在好多年前看的,當時不夠專注,沒産生什麼觸動;後來是聽高曉松的節目才知道這是一個多麼震撼的神劇,帶着期待看了後果然内心久久不能平靜,為1900的一生感到哀歎,但也敬佩他對内心執着的堅守精神;這一次是在電影院看的,首映二十多年後是在國内播放,我怎能錯過這個機會。

      這一次看的時候,我比上次平靜許多;竟然内心不那麼難過,我開始理解了1900不下船的理由:陸地的世界沒有盡頭,陸地的琴鍵是無限的,是屬于上帝的,而他隻願意在有限的琴鍵裡彈無限的曲子直到離開看得到的未來世界……

    1900不是懦弱的,他敢于挑戰船上已有的規則,從一個被鍋爐工收養的棄嬰到一個能征服所有人的天才鋼琴家,是他的勇敢和強大的創造力讓他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面對所謂"創造爵士音樂"鋼琴家的挑釁;他毫不膽怯的給與回擊,最後讓挑釁者心服口服,由此他達到了人生的巅峰!

    愛情激發他另一種創作的靈感,一首委婉悠揚的曲子讓人聽了無不動容,仿佛能在其中的音符和旋律中捕捉到他内心那熱愛着,彷徨着,失望着的,又一切無所謂的精神世界。不下船的他,最終失去了人生唯一的愛情。

    當然,我一直覺得影片最溫暖的地方是他有一個和他心心相息的好朋友麥克斯。麥克斯同樣是一個出色的音樂家——小号手,以為同樣的出色他們有幸成為同事為船客演奏曲子。但麥克斯終究歸于了陸地的生活,去探知無盡的世界,他離開弗吉尼号後放棄了吹小号幾年,後來影片又交代說他重新開始吹了,說明對于麥克斯而言,音樂也是他一生無法割舍的情懷。

    當然,最讓我觸動的是他最後的那段獨白,我終于明白了他不下船的原因。不是因為我又看了一遍才懂,而是當時過境遷,一切繁華落幕之後,必是無盡的感慨,我們都在陸地上彈奏着我們自己的琴鍵,譜寫着我們自己的樂曲,我們努力地彈着,可依然沒有彈到最好。所以,1900,他在屬于他自己的大船上,彈着屬于他自己的鋼琴,創造出了屬于他獨一無二的最動聽的音樂,這就是他的成功,他的魅力,他更有遠見的地方。

    沒有誰可以恣意評價誰的一生,除了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