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與安生》先後成為電影和電視劇被搬上熒幕,引發了一波又一波的熱議。人們議論的背後,更多不是七月與安生的友情和他們與蘇家明之間的愛情糾纏,而是安生有沒有搶走七月的愛情。

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

...

1.那年初見後,陪伴暖人心

劇中七月與安生相遇不算早,隻是很含蓄地暗示,從讀書生活就很快開始切入了正題。七月學習優異、聽話乖巧與家人關系親密;安生就不得安生,因缺少家人的陪伴而與家人疏離、倔強而勇敢。以常理來說,她們似乎很難成為朋友;但現實就是這麼吊詭,看似偶然卻是命運。

無論是七月為安生想妙計教訓同學,還是在大雨中安慰孤獨的安生,以及日常生活對于安生的溫暖陪伴,七月成了安生生命中的重要一半。之前的安生一直不喜歡蘇家明,她覺得蘇家明就是自己與七月之間的第三者,但她決定為了七月接受蘇家明。

...

當安生決定幫助七月追求家明的那一刻起,安生是全力以赴,一切為了七月的。安生為了能夠讓七月安心參加高考,費盡周折找阿潘剪輯出七月爺爺說自己一切都好的音頻。七月進了考場參加考試,考場大門因到了考試時間而關閉了,安生就這樣錯過了高考。七月與安生都是在那麼無私的幫助對方,暖心的陪伴,自我利益的犧牲,友情純粹而真誠。

2.三人登山日,愛情已萌生

劇中有一個情節設定,三人在高考後一起去爬山,七月爬山爬到一半的時候就走不動了,安生和家明一起爬到了山頂,他們一起在寺廟裡許了願,安生想離開的時候家明一把拉住了她…安生和家明走出寺廟的時候發現七月就在外面,七月終于鼓足勇氣問家明喜歡的是誰,家明承認喜歡的人是七月,并稱在他的心目中兩人早就是男女朋友的關系了。七月趕緊将這一好消息告訴了安生,安生除了替七月趕到高興外,還與家明尴尬地看了彼此一眼。

很多人看到這裡很生氣,覺得蘇家明很渣。實際上,蘇家明與安生的愛情可以早已萌生了,隻是蘇家明此時還沒能鼓起勇氣去點破。安生因七月喜歡蘇家明,為了幫她追到蘇家明,她開始了對她那個原本不喜歡的男人進行了研究。隻有心裡有充滿愛意,才能真的想出動人的追求方式;那個幫助七月追求蘇家明的過程,安生已經暗暗對蘇家明萌發了愛意。蘇家明在被七月追逐的過程,其實感受到的就是兩個人的愛意,所以安生與蘇家明之間愛情早已萌生了。

...

3.為了成全七月,甘願放逐自我

很多人說安生的天性就是愛自由,似乎有那麼一絲絲流浪者的意思。我覺得更多是一種對命運的頑抗和掙紮。七月第一次對自由的追求和自我的放飛,是在完成了對七月和蘇家明的成全以後。她在酒吧遇到了浪蕩歌手阿潘,努力讓自己喜歡上了這個流浪的社會人,此時的安生還隻是個在校女學生。如果不是七月和蘇家明已經成功的開始在一起,她不會那麼快喜歡上阿潘。七月已經有人陪伴,安生可以放逐自己了,為了讓自己對七月的成全更徹底,找到喜歡的人斷絕對蘇家明的念頭也就順理成章。

安生為了成全七月和蘇家明很努力,安生并不愛阿潘,阿潘隻是安生的一個臨時的安慰而已。當她促成了七月與蘇家明之後,她其實已經喜歡上了蘇家明(從有好感上升到了喜歡或者愛了)。阿潘這個人仔細分析會發現,明顯是蘇家明的反面(貧困邋遢,一身社會習氣,和蘇家明整潔聰慧,紳士風度形成了鮮明對比),似乎是安生一種頑抗,用另一種方式告訴自己和世人,我要與自己背道而馳。

...

然而,這個世界上,很多事的發生往往出乎人的預料。“我也不想”并不僅僅是一個常用的開場白,而是一種落寞的無奈。有個叫墨菲定律的東西,由愛德華·墨菲提出的,亦稱墨菲法則、墨菲定理。其根本内容就是: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蘇家明與安生的相愛可以說是墨菲定律的印證,确實不應該,也并非安生所想,但事實就是發生了。

七月與安生都愛蘇家明,蘇家明也是真的愛她們,他們之間很難說得清對錯。七月與安生如同看起來不相似的雙生兒,帶着遠離彼此的殘缺與可惜,互為光影。蘇家明無論走到哪一方,得到的愛都隻有一半,在這樣的關系裡頭愛着,每一個人都是辛苦的。安生沒有搶屬于七月的愛情,如果非要定義為被搶走的話,那搶走七月愛情的是墨菲定律。安生努力讓自己不會和蘇家明相愛,但是造化弄人,那個她原本抗拒的愛情還是出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