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3年,天津桐達李家,三郎(李叔同乳名)四歲,他的父親71歲,下人們正忙着搬東西,這是奧地利公使送給李家的諸多禮物,其中,有一架鋼琴。

那樣的年月,李家家底殷實,三郎的父親曾是吏部主事,後辭官經商,這個見過世面的笃信佛教的父親,似乎看到了晚晴的未來,而想要維持龐大的家族生存,除了經商,并沒有更好的出路。


...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父親帶領家族成員叩拜佛像,聰明的三郎随口背出《金剛經》的名句,父親滿意的笑着。

在招待奧地利公使的晚宴上,家人忙着介紹我國的琵琶、二胡和龍井茶,三郎卻跑到了鋼琴旁,敲響了他人生之中的第一個音符,公使夫人見狀,拉着三郎坐下,鋼琴曲響起,屋子裡燈火通明,一派和諧。

鋼琴聲繼續響徹在時光裡,父親卻已離開人世,人世紛雜,康有為和梁啟超聯合1300多位舉人公車上書,反對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此時為1895年。


...

青年李叔同(顧海濱飾)與同窗相聚,無心談論科舉考試金榜題名,草草離開,酒樓外大雨瓢潑,乞丐和餓童的乞讨呼喊聲不絕于耳,李叔同把身上的錢都給了他們。

剛剛進入社會,滿眼皆是苦難,李叔同開始寫歌作曲聽戲,與京劇名伶們交往甚密,他知道人間的苦,卻無可奈何,隻得逃避。

母親王氏(李建群飾)最了解叔同,為他說了一門親事,是位茶商家的女兒,也算門當戶對。


...

1898年,李叔同(濮存昕飾)攜母親、妻子來到上海,北望津門,庚子事變,這個古老的國度進一步沉淪苦海,李叔同依然在逃避,憑借卓越的才華,為文人、歌女及詩妓寫歌賦詩,大家一起歌舞升平淪落天涯。

然而,李叔同不可能永遠逃避,心内之火是熄不滅的,李叔同和黃炎培等人一起宣講法制、民主等新學科,以求國人自強,這也得到了蔡元培先生的支持。時局弄人,這些好的舉措受到當局反對。蔡先生在逃,黃炎培準備赴日避難,李叔同也有危險,但他顧念患病的母親,不願離開,


...

1905年,母親猝然離世,李叔同不顧家人反對和封建規矩,将身為側室的母親棺材從正門進家,并為福斯特(美國)之曲填詞而成《夢》,在葬禮上演奏,寄托自己的孝心和哀思,一時間轟動津門。

哀遊子茕茕其無依兮,在天之涯。

惟長夜漫漫而獨寐兮,時恍惚以魂馳……


...

同年8月,内心愁苦的李叔同赴日留學,他的藝術才華得以完全釋放,在詩詞、書法、音樂、篆刻、戲劇上都有不俗的表現,并結識了自己的日本妻子雪子(徐若瑄飾),發展狀況可謂名利雙收順風順水。

1911年,李叔同和雪子回到上海,與好友創辦《太平洋報》,任主編,發表漫畫、時政文章還有廣告,屬于革命派報紙,後因袁世凱出任大總統而停刊。

1913年,李叔同赴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院,主教音樂和繪畫,中國現代漫畫事業的先驅豐子恺(尹治飾)以及中國現代著名音樂教育家劉質平(胡光子飾)都是他的高足。


...

雖說教學成績很好,可是依然不順心,學生外出寫生,被警察說成描摹地形,學生被當成特務關進班房,學生在教室裡畫西洋人體畫,被說成有傷風化。

李叔同停止教學,與理學家馬一浮探讨哲學禅理,深讀好友夏丏尊(馬書良飾)推薦的有關斷食的書籍,又寫了一首經典傳世歌曲《送别》(約翰·龐德·奧特威譜曲,李叔同編曲及填詞),傳奇人物,就是如此,不朽作品信手拈來,絕非凡俗之輩可比。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别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别離多。


...

1916年,杭州虎跑寺,李叔同開始斷食修行,這是佛教的一種修行方法,可以去除諸多欲望,助益僧人精進。這短暫的修行,讓李叔同頓覺“靈魂的解脫才是首要之務。”他,要出家為僧。

放不下的,隻有雪子了。


...

1918年,杭州靈隐寺,李叔同在大勢至菩薩聖誕吉祥之日落發,法名演音,号弘一。

江水聲聲,薄霧蒙蒙,弘一和雪子各乘一小舟,兩船相對。

雪子眼神哀傷,楚楚可憐,她說:“弘一法師,請告訴我,什麼是愛?”

弘一法師手持念珠,神色平和;“愛,就是慈悲。”

從此,世間再無李叔同。

弘一法師開始了僧人的生活,訪名山大川,拜大德高僧,竭誠弘法,不曾間斷。

1921年,赴溫州慶福寺拜谒寂山長老,要專修律宗,這是佛教八萬四千法門中戒律最為嚴苛的宗派,弘一對寂山說;“非酷戒不足以滅障。弟子悉心竭誠,誓永弘道。”寂山長老念其發心難得,收為弟子,以傳佛種。弘一法師開始閉關,曆時四年,遍考中外典籍,著成失傳已久的南山律,采用列表說明的方法,方便真心修律者以此為根,早成正果。


...

戰亂不止,民生凋敝。弘一法師沒有放棄求法弘法的決心,他來到了浙江舟山普陀寺,拜谒印光大師,這位淨土宗十三代祖,品行高潔,棄絕名利,弘揚傳統文化和佛教正法,影響力巨大。印光大師并沒有收弘一法師為徒,而是建議與其共修,并教導弘一法師,因果之法是佛法救國救民的急務,拯救世道人心,必須從此入手,短短7天的共修時間,弘一法師獲益良多。

1932年,赴廈門南普陀寺,拜谒太虛法師,太虛法師人間佛教的思想主張以大乘佛教"舍己利人"、"饒益有情"的精神去改進社會和人類,建立完善的人格、僧格。兩位法師交流不多後,弘一法師就在南普陀寺開講南山律,為學僧們講法的同時,還将太虛法師作詞的《三寶歌》譜曲,後來,這首歌曲成為中國佛教的教歌。兩位法師同心同德,一起弘法利生之舉,令人動容。

1937年,赴青島湛山寺弘揚佛法,主張“佛教最高尚最基本的修養就是持戒”,并提攜點撥妙蓮法師,共同修行精進。


...

1938年,入泉州,開始了在這座古城14年的生活,這一段時間,日軍大舉侵華,生靈塗炭,國将不國,弘一法師令寺廟裡的僧衆騰出更多禅房,省下更多糧食,救濟難民,拖着病體大聲呼籲,念佛不忘救國,要做更多努力,阻止殺戮,組織泉州佛教徒戰時救護隊,盡拳拳佛子愛國之心。

學生豐子恺給弘一法師拿來最新的《護生畫集》請求賦詩,弘一法師說“我配的詩,恐怕趕不上你畫的畫了。”豐子恺流淚不止,法師說:“好,好,不說,讓空氣裡的風,草叢中的蟲,樹上的蟬,講給你們聽吧!”


...

1942年10月10日下午,弘一法師寫“悲欣交集”4字交妙蓮法師,13日晚8時,圓寂于泉州不二祠溫陵養老院晚晴室。

從才子李叔同,到法師弘一,你我之輩很難體會法師一生的心路曆程。弘一法師留下的巨大精神遺産和悲憫衆生的宏願,将會值得後輩們永世的敬仰和不斷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