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僵屍電影,我們總會想到身穿清朝官服、青面獠牙的吸血僵屍,想到林正英塑造的道長形象。
這種認知正是來自20世紀80年代,由香港影人根據中國民間志異、怪談,塑造出來的獨特形象。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縱觀整個僵屍電影的發展,可以将其分為三個時期:
80年代初的萌芽和發展時期;
80年代中的鼎盛時期;
90年代初至今的沒落時期。
黃金期雖然隻有短短的十幾年左右,但是僵屍片的數量卻不在少數。
雖有精品和創新,但大多數仍是粗制濫造的跟風之作。
尤其是在這部電影之後——

1985年這部《僵屍先生》,是第一部真正意義上将僵屍融入現代社會的電影。
它是劃時代的神作,也是整個僵屍片時代最棒的作品,沒有之一。
該片于1985年底公映,票房狂收2000多萬,位列當年十大賣座影片第五位,引起了巨大轟動。

這部電影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僵屍世界。僵屍的很多設定都是從這部電影裡開始構建出來。
影片用“茅山道術”鬥僵屍。
黃符可以定僵屍,墨鬥線可以傷僵屍,桃木劍可以殺僵屍,糯米可以治屍毒,僵屍怕黑狗血、童子尿等等......
這些道具借林正英專業、淩厲的手法展現出來,為觀衆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也成為了大多數人無以忘懷的回憶。

而最有意思的當屬「停止呼吸」了。
“停止呼吸後僵屍就看不見你。”
這個創意十足的設定,導緻了我小時候每次經過黑暗巷子,總會先憋氣以防僵屍攻擊。

影片在台灣上映時,台方更是直接将片名更改為《暫時停止呼吸》。
直接而又深入人心。

僵屍片雖然屬于恐怖片範疇,但它不同于歐美的血腥變态,也不同于日韓的詭異陰森。
它有着诙諧和冷幽默的内涵。很難想象九叔這麼一個嚴肅刻闆的角色,也能一本正經的搞笑。
這就是香港獨有的“恐怖喜劇”。

而一個厲害師傅加兩個搞事徒弟的組合,今後也成了僵屍片的标配。

也正是因為《僵屍先生》的成功,導緻之後的五年内,出現了上百部的跟風作。
絕大多數換湯不換藥,其中也不乏林正英親自出演的一些作品。
《僵屍翻生》、《僵屍家族》、《僵屍小子》、《僵屍少爺》、《僵屍叔叔》、《僵屍醫生》、《猛鬼差館》等等都是那個時代的産物。
那一陣子,香港影人幾乎把能拍的片子都搞成了僵屍片。

《僵屍叔叔》,1988,倒屬誠意之作
短短十幾年的大量出品,也迅速導緻了觀衆們的審美疲勞。
直到1995年,亞視重金聘請林正英出演電視劇《僵屍道長》系列,望重現僵屍片的輝煌。
而兩部《僵屍道長》也确實讓人們看到了僵屍片複蘇的曙光。

但令人遺憾的是在1997年,林正英因肝癌辭世,終年45歲。
他的離去标示着僵屍片絢爛時代的結束,之後便沒有人能傳承下去。
前浪已逝,後浪已斷,走到末路倒也不足為奇了。

新千年後,伴随着美國“喪屍”的大舉入侵,加上我國審查制度的強力封印。
以前的僵屍們隻能乖乖長居地下,再也不能出來為禍人間了。

近些年,有羅守耀的《僵屍新戰士》和王晶的《有隻僵屍暗戀你》等僵屍片上映。
但......你懂的。

直到2013的時候麥浚龍的《僵屍》問世,那些被封印的僵屍們開始蠢蠢欲動。
人們忽然覺得僵屍片似乎還能搶救一下。

麥浚龍更是請來了日本恐怖大師清水崇(咒怨導演)擔任影片監制。
中式僵屍加日式女鬼的組合前所未有,令人驚喜。

除了有秋生錢小豪外,當年僵屍片的老演員們也基本都來了。

陳友扮演的末代天師因為沒有僵屍可捉隻能改行炒糯米飯;

鐘發扮演的專修邪法的道士為了續命不惜養鬼終釀成大錯;

吳耀漢扮演的冬叔不慎跌死被煉成了僵屍;

就連搞笑的隊長阿威樓南光也難得的露了面。

這些臉孔一出現,便足以讓人感慨往昔。
而鮑起靜和惠英紅兩大影後的加盟,也為本片大大增色。


這部《僵屍》以真正的“情懷”出現在世人面前,引起了巨大反響。
它是近十年來水準最高的香港恐怖電影,令人想起了那個美好的時代。

之後雖也有一些僵屍片上映,試圖帶來複興,但是全部撲街。
真實的世界就是這個樣子的。沒有僵屍,沒有厲鬼,有的隻是随着時間推移而慢慢消逝的人和事。
我們不奢求它能複興,隻願記憶永不磨滅。

天際朗月也不願看,天際朗月也不願看
天際朗月也不願看,天際朗月也不願看
明月吐光,陰風吹柳巷,是女鬼覓愛郎
誰人願愛,凄厲鬼新娘
倍伴女鬼,深宵偷拜月光
明月吐光,冤鬼風裡蕩,夜更深霧更寒
遊魂踏遍,幽寂路上
尋覓替身,陰風吹冷月光
她的眼光,她的眼光,好似好似星星發光
睇見,睇見,睇見,睇見,心慌慌
她的眼光,她的眼光,好似好似星星發光
睇見,睇見,睇見,心更慌
歡迎點贊、評論、分享,更多精彩陸續有來。
也可以來我的公衆号【人生電影公司】找我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