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歡基努·李維斯的人,大多驚豔于他年輕時候的俊俏容顔。
窄窄的臉,高挺的鼻子,還有會講話的眼。也正因為他從熒幕中散發出來,讓人移不開眼的閃光點,倒退回去看了他年輕,青澀的時候所留下的,唯美浪漫電影。

一位籍籍無名的複員軍人,在 車上結識一位女學生,為幫助後者而答應與其假扮情侶,繼而假戲真做的故事。
火車上路見不平。

說不清楚的彼此珍惜。

一個并不新穎的故事,卻刷了一遍又一遍。
婚姻裡的愛情,是這個故事最大的焦點。
作為一個有婦之夫,保羅對維多利亞的愛,已經屬于"精神出軌"的範疇。
按照既定的套路:或是自我放縱,越陷越深,成為婚姻裡的背叛者;
或是決絕背離,就此打住,再無後文。
可影片中的故事,卻走了第三條路。
因為不自由,所以适可而止;明明感覺熾烈,卻要自我壓抑。
葡萄成熟的時候

笨拙地學着采摘

開始接受他們的信仰

一起歡快起舞

兩段壓抑理智的情感,終于在此刻交融。
按照世俗情節發展,一切也許就這麼順利進行下去,水到渠成。
可如果僅僅隻是這樣,保羅也便喪失了他真實,誠懇的所有人格魅力。
放開維多利亞的時候,他對她說:“我想要你勝過世上任何東西,可正因為我愛你,我不能這麼做,因為我并不自由。所以我不會那樣傷害你。”
他轉身的一瞬,鏡頭對準了維多利亞痛苦的身影。

點到即止,是勝過一切的珍惜。
影片中,他共離開了三次。
晨鐘暮鼓,他提着行李離開,卻遇上了慈祥呆萌的爺爺,吃光了他所剩無幾的巧克力。

他被帶着走入山間,絕美昏黃的景色,藹藹飄升霧氣,像是漫步在雲中的仙境。

維多利亞的爺爺告訴他,他眼前的藤蔓,不僅僅隻是葡萄園的根源,也是他們所有人的“根”。

他又下了決心,和善可愛的奶奶,浸濕了他為數不多的衣服,他沒有改變。可維多利亞的傷心,再次使他的行程延遲。
最後一次,他終于明晰,自己對維多利亞的愛意,也終于因此離開。
前往舊金山的路上,他遇到一個黑人司機。
黑人司機笑着問他:為什麼在附近停留?
他停頓了一秒,眼裡有一種堅定,說出了:“漫步”兩個字眼。

濃密的雲霧又湧動起來,水乳交融的光線,依舊昏黃。

他就此離開。
路途輾轉,當他履行責任,終于回到了他妻子的身邊,卻意外地獲得了自由。
當他欣喜地回到維多利亞的身旁,葡萄園卻在一場大火中毀滅。

所幸,他找到了老爺爺曾展示給他的,仙境根源的葡萄樹根,他沒有被毀滅,依然幸存,并再次成為了所有人”新生”之根。
同樣的霧霭再次湧動起來,鏡頭就此在他們相擁的畫面上停留,而後劇終。

他們的故事,開始于恻隐之心,卻未終結于纏綿悱恻。
在那個如夢似幻的仙境裡,保羅找到的不僅僅是維多利亞帶給他的愛情,更重要的是他從未體驗過,可望而不可及的親情。
正是這樣的雙重夾擊,讓他與那片仙境牢牢綁定,再不分離。

這樣一部片子,也許不能帶來想動作片那樣的刺激,卻在感動,唯美之餘,收獲一份獨屬于文青的小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