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悲沉故事,得以為鑒,以之為鏡,映照瘡痍。

窗外無風,一夜未眠。

一場噩夢,壓抑的故事畫面、萦繞心際的無力感以及無處發洩的憤懑,多種難以言狀的情緒共同構成了看完《盲山》的直觀感受。

影片《盲山》是導演李揚的一部反映深刻社會現實的電影,略帶搖擺的鏡頭、略作處理的背音、少之又少的心理活動起伏以及平鋪直叙的叙事,使其成為影片成為一部反映社會人口拐賣問題的紀實電影。即使它講的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北方某地區”的故事,它依舊震撼二十年之後的今天的我們,苦悶感力透紙背地襲來。

...


影片那一張海報深烙心海:四周封閉昏暗的大山,山上一披着頭巾,穿着大棉襖的婦女快步奔跑向前,似乎在逃脫着什麼,遠處的山頂白雪皚皚,與近處昏暗冷色調的大山形成鮮明對比,顯得那一點光亮微不足道……

剛剛大學畢業的白雪梅迫于家裡巨大的還債壓力一心希望可以賺錢救濟家裡,偶然認識了自稱藥材買賣公司的兩人,不菲的收入吸引她加入他們同去深遠大山收購藥材,女大學生醒來卻發現自己躺在一戶農家炕上,那兩個人早已不知去向,還帶走了她的身份證和錢包,原來她被賣到這戶人家裡給年已四十的黃德貴做了媳婦……

...


腦海依舊被那些大山村莊陰冷畫面支配,天微微放亮時老農牽牛勞作、靜谧昏暗的大山、油燈下夫婦自斟紡線、暗昏房間裡蜷縮在炕頭的白雪梅……無一不附和着片名“盲山”的寓意。細思恐極,“盲”不止畫面之暗,更指偏僻大山村民目光和心靈之盲:愚昧無知的村民把販賣人口當作自然,無視法律的權威,同化了的一村人能攔住營救被拐賣婦女的警車,看起來好像他們像是站在正義一方,警車寸步難行……展眼四望,風雨晦暗,憂愁不已,僻壤山民,愚昧之深,令人發指。

在那個窮山惡水多刁民的村莊,不乏許多像李雪梅這樣被拐賣而來的婦女,多數具有極強“環境适應能力”,早已認命,二十歲剛剛出頭的年紀早已生養幾個兒女,伺候公婆,飼養豬畜,從此一生捆綁在村莊。有些試過逃跑被丈夫打斷腿之後從此安分,有些則有了孩子的牽絆之後不再出逃……隻有白雪梅——這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自一開始就笃定自己不屬于那裡,一次次奮力出逃,一次次愈加看清那片土地人們的醜惡嘴臉和大山環繞的看似平靜的村子暗藏之下的那份黑暗洶湧。

...


白雪梅第一次出逃在村莊小路便被村民團圍,自然被抓回,第二次逃脫到公路因沒錢沒法搭車而被坐拖拉機趕來的黃德貴一行人抓住,慘遭毒打,第三次出賣自己肉體換取四十塊錢終于搭車到達縣城,最後被趕來的黃家幾人攔截班車也攔截了她……不甘心的她一次次寄信父母,一次次等來無果的消息,最後還是李青山告訴她真相——郵遞員把她所有的信盡數給回了黃德貴。山民的沆瀣一氣可見一斑,早已同化了的村民“團結”地護着向着自己地方的人。這也就不難理解不論為官一方的村主任、道貌岸然的黃德誠、橫收稅費的路人甲、郵遞送信的路人乙等人為什麼視而不見白雪梅的遭遇了。

...


忘不了影片最後悲慘的結局:李青山親自送信引來警方救援,黃德貴意欲藏起白家父女,白赴和黃争執不下,慌亂之中白雪梅拿起菜刀刺進了黃的後背……還有一個版本的結局:獲悉情況的警方最終伺機救走了白氏婦女,得到解救,卻把孩子留給了黃家。較之兩個結局,個人更喜歡前者,當那一刀刺進黃的後背時,也許白雪梅餘生會進入另一個封仄空間,心靈從此卻得到了解脫,另一方面諸如物化女人如商品的犯罪分子黃德貴得到了嚴懲——從來天網恢恢,對待拐賣人口的犯罪分子必須嚴懲不貸!

...


影片看完,不禁腦海中浮現這樣一個問題:這個世界真的美好嗎?答案是無法回答。那些遊走在社會中的惡與黑暗,依舊讓人無法直視。這個世界絢麗多彩卻又暗影叢生,更值得我們為其美好而戰鬥。所以我更願意堅信這個世界是美好的,和煦陽光,暖意橫生,到處都是愛,隻要我們為之奮鬥。

明眸不逝,良知未泯,奮力前行,天下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