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創首發于公衆号:加一減三(ID: jia1jian3)】

摘要:革命不是請客吃飯,是要流血的

...

源于朝鮮半島波瀾壯闊的發展曆史和特殊的南北對立的政治現狀,對一直以朝鮮民族優秀代表自居的大韓民國來說,通過文化産業來展現民族國家曆史、反映社會現狀、思考半島命運,自然是在文化戰線上的第一選擇。

所以韓國電影向來以無禁區、敢打敢拍聞名。對政治、經濟、社會、意識形态方方面面都敢于進行揭露,自黑和探讨,于是誕生了很多基于政治殘酷性和社會黑暗面的優秀影視作品。

本片改編自韓國記者金忠植所著同名紀實小說,以韓國曆史上著名的“樸正熙遇刺事件”為藍本,對事件前40天的故事進行再創作和藝術加工,是一部政治驚悚電影。

以電影藝術的手法再現了當年那場”刺殺事件”的前後始末。并對整個最高層的人物性格和政治邏輯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再現和還原,揭露了政治的殘酷性和糾結感,同時也展現了高層精英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某種無助與思考。

落腳點在于,政治權力确實是賦予了人,由人所執行和體現,不但人會在掌握權力前後發生巨大變化,更重要的是“政治權力”本身也許自有其運行的規律和不可抗力,不完全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冥冥之中那看不見的手(或者叫命運之手)在推動着政治漩渦裡的各位參與者都在糾纏和考量。

最後的結果就是積累的各種矛盾以暴力的形式得以爆發,以所謂革命的形式進行了歸零。但是政治真的就進入了大家所希望和想象的軌道與框架了嗎?看過本片之後,大家自然會有答案!

本文從兩個方面來談一下觀影感受:

01、電影中體現的高層權力的運行邏輯

為何要叫南山的部長們呢?”南山” 指的是韓國中央情報部(KCIA)的總部所在地,其一把手被稱為部長。

70年代的韓國,坊間相傳,此部長權勢滔天,僅次于總統,堪稱二把手。因為當年的樸正熙是軍人出身執掌政權,自然曾經與總統最親密的下級軍人們也就相應的搖身一變,進入内閣,繼而控制了情報部這些險要部門,成為權力的核心。

但即使是在最高權力層,内部的各種矛盾也是層出不窮的。

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下屬與上級之間的矛盾和不理解,更多的是表現為上級領導逐漸喪失革命意志和最初的革命目的,開始走向個人權力專制化和獨裁化,甚至在國家民主運動風起雲湧之時,開始無所顧忌的采取強制武力壓制的手段,同時 打擊反對派,阻礙國家民主體制進程。

二是同樣為最高權力層的各位總統身邊的近臣之間,互相的矛盾也是難以避免的,小的表現是親疏的變化,大的表現是權力向下再分配的問題。

曾經的革命老同志看不上新進的權力層紅人,新人又看不上老家夥們天天占着權力高位不作為,權力的向下再分配的不均和側重導緻了内部的派系鬥争。矛盾沒得到真正的解決,卻最終全部指向了最高權力代表:總統。

于是,當總統成為政治的最高代表分享權力榮耀的時候,也就成為下級矛盾鬥争的被放大後的目标所在,無上榮耀加身的同時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也危境高懸。可見,權力遠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麼純粹無害和逍遙自在。

同時還有國内、外的各種反對派的鼓動和勾連,身處這樣的漩渦之中,真的是一步錯,步步錯。

最叫人感覺有趣且高級的是總統每次下決定暗示手下人進行殘酷行動之時,所說的口頭語:你身邊不是有我嗎?按你想的做!權力最殘酷最兇殘的詭谲一面陡然匕現!

輕描淡寫之中,含義極度深刻!這個藝術表現手法高級、非常高級!

更叫人心驚的是,兔死狗烹,過河拆橋的幾次反複,借刀殺人的禦下手腕兇光匕現,也展現了最高權力運用時的無所顧忌和翻雨覆雲,今天的同志轉手就是是刀下鬼,政治權力太殘酷了!

02、電影展現的革命的兇險性

男主角這個曾經的最高領袖最親密的戰友,在最後進行緻命一擊之前的各種思量、糾結與努力在電影裡也表現的特别好。同時在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權力沖突的演進之中進行展開。

既有男主試圖勸說最高領袖放棄權力地位的主動進谏之舉,也有和新進入權力層的所謂“小人”互相争鬥以求使最高領袖開張聖聽之行。

最後當權力陷入不可避免的死結之時,在内憂外患之下,在種種力量不那再保持平衡之時,在男主的内心徹底從和平從幻想倒向殘忍和暴力之時,其結果的預測毫不意外,尤其是男主每次幹大事的時候,内心依然有動搖之心,每每捋頭發的動作刻畫,非常傳神的表現了行動者的内心和糾結。

但是事已至此,箭在弦上,不發也得發了。就如同往昔,革命戰友們在以革命的名義取得政權之前那樣,這一次擺在男主面前的又是一次新情況下的國家政治困境,于是他再一次又用革命的名義和手段,(因為前一次成功了,可能有了路徑依賴和思維慣性)進行了一次将革命進行到底似的刺殺!

但最後真的變了嗎?真的進步了嗎?

曆史的進程是真的走向了民主進步還是又重蹈覆轍呢?

又或者說,在促進民主進步上,革命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呢?如何衡量呢?

有一個标準也許可以衡量一下:關于大仁政和小仁政的區别。

不犧牲不損失若帶來的是短期的利益和發展,與犧牲、損失一部分為的是更長遠的問題的徹底解決和發展,孰優孰劣自有判斷?!

電影展現的這次“下克上”的行為,是能算作小仁政還是大仁政呢,亦或是都不能算僅僅是曆史的一次有點爆裂的波瀾呢?答案也隻能留個後世人們去評述了!

南山的權力場不好進,多少人想拼進去。可他們又怎麼知道南山的危險呢?想退出來的人,死都退不出來啊!

這可能就是政治權力的塞壬歌聲之魅惑與阿克琉斯之弱點所在吧!

曆史上金載圭(電影男主的原型)死之前做的最後的陳述,也許能給我們一個模糊的關于這次刺殺行為的解釋和動機描述和還原當時關于政治的(至少是當時那個時代境況下的韓國高層政治)的真實面貌吧。

“說起我10月26日革命的目的,是為了恢複自由民主主義和阻止我國國民更多的犧牲。我的革命絕不是為了當總統。我是軍人,也是革命家。所以,我今後,絕不是為了自己,為了乞讨自己的生命,進行最後陳述。總之,請審判長,遵從自己的信念審判,給與符合我罪行的判罰。我的陳述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也許暴力雖不能完全的解決問題,但是暴力行徑可以破局,可以将問題再次暴露出來或者将問題重新發配回最開始的起點,引發人們的再次思考,以求能獲得更好的解決辦法和思路,在這個意義上,革命的價值也就有了深度和内涵!

最後,讓我們再回顧一下毛澤東同志曾經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為了答複黨内外對農民革命鬥争的責難所寫關于革命問題的闡述來結束本文吧: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緻,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

南山的部長們看似權力無邊,但是這碗飯着實不好吃啊!曆史潮流浩浩湯湯,昔時的人和事早已經化為塵土和故事,但那振聾發聩的口号與思考恐怕不會被曆史埋葬,而是時時回蕩在我們的耳畔,給我們以警醒和鞭策:

“為什麼搞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