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說一個關于自律的故事。就是威爾史密斯演的《當幸福來敲門》以及威爾史密斯本人。

...

拿明星來舉例子,雖然存在一定的幸存者偏差,但題目問的是“一個自律的人有多可怕”,不自律的明星也大有人在,用一些正面的人物來引導一部分已經意識到自己需要自律的人群,這樣的名人效應是具有積極作用的。

有好萊塢的記者問威爾史密斯:你會不會害怕自己處于克裡斯(電影男主角)那樣的境地,落入人生谷底,隻能住在收容所??

在電影裡,男主角克裡斯帶着兒子流離失所,住過收容所、睡過地鐵站,人生悲慘到不行。高價買來的醫療設備賣不出去,實習生的工作六個月沒薪水,還不保證能留下來(20個實習生裡隻能留1個)。

威爾史密斯坦誠自己年輕時也有過經濟上困難的時候,不過那是在沒有孩子的前提下,如果把孩子這個因素加上,“那種重量會讓你感覺自己像是一個終極失敗”。

《當幸福來敲門》是以美國商人克裡斯·加德納為原型的,電影中的克裡斯也如同現實生活中那樣克服了人生的艱難,獲得了成功。這部電影被人比喻成是一碗巨大的雞湯,但也賺足了觀衆的感動和眼淚。

有人說這種“勵志”是騙人的把戲,主人公的成功在于他天生智商過人(電影中快速複原魔方)。

不過我覺得他一定忽略了一點,主人公是在完全沒有證券交易知識的情況下進入行業的,電影中也有不少他在艱難條件下自學的場景,而種在窮困潦倒境遇下依舊自律學習的行為,對于現實中的克裡斯·加德納來說,也一定是常态。

...

...

光憑智商,克裡斯絕對拼不過一衆專業出身的競争者,是他的智商,加上異于常人的自律讓他脫穎而出。與普通人的自律相比,克裡斯的自律需要更大的勇氣和毅力。

你試過帶着娃、居無定所、沒有薪水地持續堅持學習嗎?這就是一個自律的人的可怕之處。

而克裡斯扮演者威爾史密斯本人也是一個可怕的自律者,幾十年如一日的有氧鍛煉以及rap的功底,讓他最近又在《阿拉丁》裡貢獻了不俗的表現。

在好萊塢,他被公認為是工作狂,“一個有強迫症的完美主義者”,“不拍電影的時候,我就寫劇本。”

2018年,威爾史密斯做了一個演講:《真正的自律》,提出了一個關于自律的新概念,就是自律即自愛,要為愛自己做出一個更好的選擇。

“人生中,我們都必須遭受兩種痛苦中的其中一項:來自自律的痛苦,或者遺憾的痛苦。我要求你的是:做明智的選擇。”

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符合自律内核的闡述。為什麼自律的人可怕,就在于他們戰勝了絕大部分人都克服不了的痛苦,而他們的收獲就是免受遺憾的痛苦。

分享兩個我覺得很有效的自律小tips:

1. 每天早起以後到陽光底下(沒有陽光就到亮堂的地方)伸個懶腰,清醒一下;

2. 每天起床後的一個小時不要看手機。

看上去好像和自律沒有什麼關系,但實際上操作起來效果非常好。

第一條是為了讓人免除疲勞,保持清醒的頭腦,方便投入到計劃中去;

第二條則是因為手機讓我們暴露在選擇疲勞之下。在一天當中,一個人做出好的決定是有額度的,如果用完了,各種無關的選擇侵占了自律的空間,那麼我們就會失去對時間的掌控。

如果我早上起床刷抖音一小時,一小時之後我停了下來,内心就會感到非常空虛,内疚自己浪費了生命中的一個小時。但接下去的事情會更加失控。我會覺得今天已經廢了,不如就這樣吧,然後繼續刷抖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