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人,能憑着意志的力量與天地争輝。” —— 雪萊
國慶長假,和孩子一起去看電影,原本想看傳說中的《八佰》,但是影片已經下映,于是在為數不多的幾部電影中,選擇了陳可辛導演的《奪冠》。女排精神,世界聞名,值得一看,特别是帶着一個零零後的孩子。
事實證明,這部電影沒有令我失望,本來淚點就低的我,足足哭了兩個小時。它不僅讓我看到了為中華之崛起而努力拼搏的女排精神,更讓我懂得了,一個人的意志力有多強,能力就有多強。

以女排必不可少的人物鐵榔頭郎平為例吧。她十八歲被選上國家隊,原本以為可以擁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誰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無論是能力還是經驗,她都排不上号。所以很長一段時間裡,她連球都沒摸着,隻能做一些很苦逼很勞累卻很基礎的力量訓練。
對于教練的這種“歧視”和“針對”,年輕的郎平心裡自然很不服氣,也很委屈,于是她憋着一股子勁兒,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拼命加練,希望有一天可以用實力征服教練。
殊不知,這正是教練所希望看到的效果,因為她是被教練挑中重點培養的對象,所以教練對她的要求才會更加嚴格和苛刻,甚至看起來那麼不近人情,其實就是希望借此把她的倔勁兒、狠勁兒逼出來。
郎平沒有讓教練失望,她的倔勁兒、狠勁兒一出來,勢不可擋。在1981年日本大阪世界杯比賽上,郎平作為主攻手參加了比賽。
在那之前,中國女排在世界上什麼也不是,可她們卻像一匹黑馬沖了出來,而她們之所以能夠在各個國家強大的女排隊伍中沖出來,憑借的就是女排精神,就是一份為祖國争光的信念,一份不拼到最後一分鐘絕不認輸的決心。
在最後一場争奪冠亞軍的比賽中,中國女排對戰的是上屆的世界冠軍日本女排。
日本女排在當時有多厲害呢?我們知道打排球個頭必須要高,體力必須要好,這一點歐美國家的隊員占有先天優勢,而日本人的身高普遍偏矮是衆所知之的事實,比如主力隊員江上由美,身高就隻有176厘米。
可就是這樣好似沒有什麼優勢的日本排球隊,愣是打敗了那些高大強壯的歐美排球隊,獲得了1977年世界杯的冠軍,所以解說員在解說中也一再強調,日本女排具有打不死的特點。
面對這樣強勁的對手,中國女排的壓力和阻力一定是想象不到的大,所以她們以2:2的比分艱難地拖到了第五局。
應該說到了最後一局,誰能勝出,拼的已經不僅僅是技術和體力,而是韌性和毅力。所以最終奪冠的是中國女排,因為她們具有比日本女排更強大的精神。
當然,在此次比賽中,郎平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她憑借着強大的意志力,在和其她隊友們一樣,已經拼盡全力的情況下,一記出其不意地強攻,為中國女排争得決勝的一分。
後來在中國女排處于低谷的時候,郎平輾轉成為中國女排的總教練,她親自挑選了一批女排運動員進入國家隊進行集訓。
影片中有一個片段我記憶特别深刻,就是在确定參加2016年裡約奧運會的人員名單時,郎平淘汰了幾個技術好經驗又豐富的老隊員,反而啟用了大量新手隊員,跌破了很多人的眼鏡。
她的解釋是,因為那幾個隊員太優秀,所以她們打球的套路肯定已經被對手摸得透透的了。我能理解她不想讓對手知己知彼,可是啟用新手的風險也不亞于讓人家摸透套路吧?比如能力過關嗎?臨場應變靈活嗎?就連那些新手隊員自己都沒有信心。
事實證明,我們的擔心都是多餘的,在女排精神的傳承和感召下,中國隊以3:1的好成績戰勝了塞爾維亞隊再度奪冠。
那些新手隊員的技術也許不是最好的,大賽經驗也許不夠豐富,可是女排精神讓她們擁有超強的意志力,雪萊說:“唯有人,能憑着意志的力量與天地争輝。”一個人的意志力有多強,能力就有多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