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原文链接~查看更多类容哦
PART 1

当猿有了对火的感知后便产生了认知,懂得了对工具的使用,生存的本能使我们学会劳动,从而猿进化成人。人至始至终都不是神所创,是拥有自我意识的个体。文艺复兴,人类开始追求乐,开始肯定自我价值,这是一次思想解放的大革命。20世纪60年代,同样也是一个社会大革命的时代,人们开始更加关注为妇女和各色人种争取更多权利,以及追求人性自由等。

《欢乐谷》是由盖瑞·罗斯创作的一部有关反乌托邦的影片,上映于1998年。该影片作为导演的处女作就荣获三项奥斯卡金像奖的提名。

...

反乌托邦是反对理想世界的美好假象,反对极权、反对物质社会极其发达而人们的精神有受到严格管制的世界。有关反乌托邦的影视其实到目前为止发展已较为成熟了,像早期的发条橙、攻壳机动队、楚门的世界;到21世纪初的V字仇杀队、机器人总动员;再到近期的雪国列车、饥饿游戏、西部世界、使女的故事等。反乌托邦已经不再那么陌生了,甚至可以将它划分为科幻电影的一大类别也不为过。

...

随着人们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对“乌托邦”的质疑也成为了一种潮流。最初通过小说以预言的方式去推测未来,到通过电影以最具冲击地“语言”叙述着一个个遥远又不乏沈思的故事。

PART 2

再一次重温这部90年代的电影,不得不令人惊叹导演盖瑞·罗斯如此前卫的思想与巨大的脑洞。哥哥大卫偶然和他的妹妹珍妮弗穿越到他最爱的黑白电视剧——欢乐谷。

...

欢乐谷是个黑白的电视剧集世界,但实质是有着乌托邦的社会。这里的世界每天都天气晴朗、街的尽头又是街的开头、火灾也不会发生,消防员的云梯成为了拯救被困在树上的猫咪的工具。

...

这里的人们严格按照固定的时间和自己的设定行事,男人们一下班就得回家,妻子们就得做好丰盛的晚餐等待:少男少女们的恋爱也止步于牵手,他们的认知仅限于电视剧里所存在的内容。

...

这个反面的理想世界里,人们看似合家欢乐,实质的生活却极为模式化,不曾有过自我的意识,仅仅遵循着所谓的“应该怎样”。

...

...

在兄妹的影响下,那里的人们逐渐有了自我意识。于是黑白的女孩儿从口中吹出了粉色的泡泡糖,黑白色的情人街上停伫的汽车闪着红灯。新事物却让保守派们难以接受。不仅是对色彩的变化,也是对他们价值观这些方面的一个大挑战...

...

这部影片或许不单单是去叙述一个反乌托邦的故事,更多的是希望借助这场彩色浪潮的洗礼唤醒人们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打破程序式的生活。就像电影结尾,男主母亲说,我有对的房子、对的车子、对的人生。男主答道,没有对的房子、对的车、对的人生。母亲又哭道,我已经40岁了不应该像这样。男主回道,不应该像任何样子。

...

PART 3

在这部影片中,欢乐谷存在于1958年。而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时,欧美国家正经历着一场大变革。不得不说60年代它是许多青年们尤为钟爱的一个年代,它最为典型的特点就是时髦与放纵。不管是美术还是音乐都在此时得到了一个新的发展,像披头士、后现代艺术都是在这个年代兴起的。但新思潮对于老艺术家与保守派们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导演正想借用这场革命为背景,创造出这个表里不一的欢乐谷世界,并以它代表过去。他又将象征着新思想的彩色引入这个世界之中,引发了一场彩色浪潮。

...

1956  Femme devant la mer——Picasso

后现代艺术——立体画派

PART 4

这部影片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黑白画面里加入彩色。一般我们对黑白电影感到乏味枯燥,随着大众的生理需求,彩色电影开始兴起黑白电影逐渐没落。但黑白电影也并没有因此完全被丢弃,后来也有不少的导演仍然会选择去拍摄黑白电影。像近年的《罗马》、《不成问题的问题》、《灯塔》等。因为黑白也有它的魅力,它可以表达过去、回忆,通过对黑白灰不同的层次、明暗对比来塑造质感。

...

当然,将黑白电影中加入彩色的这种创作手法的电影也有很多。最早是出现在1902年的乔治·梅里爱的《月球旅行》中,彩色的效果是通过手工在黑白胶片上面上色。

...

而在《辛德勒的名单》中,所有的场景与人物皆是黑白的,黑白使其逼真的营造出了战争的残酷与绝望的氛围。唯独拥有颜色的红衣小女孩,在黑白的强烈对比下才更为突出,生命与希望的寓意才更为浓厚。

...

在影片《欢乐谷》中,黑白正起到了烘托的作用,让红色的玫瑰、粉色的泡泡糖、绿色的汽车都有了另一层美好的含义。黑白代表着旧的价值观而彩色可以理解为新的价值观,当黑白的人物变为彩色时,正象征着他有了自我意识。同时,在平静且单调的黑白中出现了鲜丽且丰富的彩色,极具“攻击性”的色彩打破了平衡,暗示了新思想的入侵。

...

《欢乐谷》与大多反乌托邦的电影相比没有那么的沉重,而是将轻松、愉悦的表现手法贯穿全片,它的确是一部浪漫的反乌托邦之旅。

虽然这部影片已经有20年了,它打破陈规、解放人性的内核我们仍在探索。它告诉我们没有应该与否,没有歧视与理想化的标准,没有已知的明天,寻找到自我就是最好的归宿。就像别尔嘉耶夫所说非乌托邦的社会—那儿并不那么“完美”,却更自由。

| 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

编辑:羊羔☁

图:网络、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