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之前看過了對于長鏡頭的介紹。不是3D電影,卻依靠鏡頭的連貫性使得兩個小時的觀影過程中始終扣人心弦。

印象深刻的是對于戰争中官僚主義的描寫。因為上将的指令,兩個士兵就需要跨過14公裡的危險地帶去傳達命令;車上的長官跋扈地向搬運障礙物的士兵發号施令;麥卡錫上校最後也說,今天上面讓我們停止進攻,過兩天又會讓我們在清晨沖鋒。

《拯救大兵瑞恩》和《1917》都出現了德國人面對救助自己的敵人時“恩将仇報”的情節。在印象中,這應該是日本人的代名詞,這段情節在曆史中的合理性還需要之後去學習。

好的戰争電影都是反戰的。斯科菲爾德和其他士兵的對話中都體現了他們對于勳章的不屑,以及對戰争必要性的質疑。而戰争中普通英法軍民之間真摯的感情,以及櫻花飄零在草地及河流中的唯美的背後也是戰争的殘酷。當熟悉的音樂聲響起,斯科菲爾德呆滞地坐在草地上,此時他所想的,是家鄉的美好,還是朋友的慘死?斯科菲爾德最後在草地上的逆行,是全片最喜歡的一段。他的奮力奔跑,與其說是在執行命令,不如說是在與這該死的戰争所抗争。

細節上印象深刻的是對膚色的處理。當然情節上對于英語法語自然的對話,以及掉進河裡就遊到目的地那段沒有想通。